1867年2月,一個大約6歲的男孩在狼窩里被發(fā)現(xiàn)。他像狼一樣四腳行走,像狼一樣的咕噥聲
1867年2月,一個大約6歲的男孩在狼窩里被發(fā)現(xiàn)。他像狼一樣四腳行走,像狼一樣的咕噥聲和嚎叫。他是被母狼養(yǎng)大的,在他生命的最初幾年里,他一直在印度北部叢林的狼窩里學習像狼一樣生活。
在西方的古代神話里面,有許多不凡的人都是由野獸撫養(yǎng)長大的。
比如被鳥類撫養(yǎng)長大的塞米勒米斯、被母鹿撫養(yǎng)長大的阿萊阿斯以及被母狼撫養(yǎng)長大的居魯士大帝,這類人物往往都有著不凡的成就。
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被野獸撫養(yǎng)長大的人會更加地充滿智慧、更加地具備毅力,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嗎?其實并不是的。
1867年2月份,一位被狼從小養(yǎng)到大的狼童被人們發(fā)現(xiàn),而他后來的經(jīng)歷讓人感到唏噓。
當時,獵人們受當?shù)卮迕竦难?,前往叢林中滅狼。當?shù)氐睦腔挤浅乐兀呀?jīng)有不止一人被狼咬死。
所以滅狼一事迫在眉睫,獵人們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他們帶好裝備就朝狼的洞窟而去。
狼的搏斗能力很強,獵人們一開始并沒有輕舉妄動,他們圍住了狼群的洞口,里面烏漆麻黑,宛如一只深淵巨獸張大了嘴巴等著獵物上門。
獵人們打算在洞口點燃柴草,這樣濃煙就會將狼群逼出洞口,他們只要在洞口設好陷阱,狼群就會自投羅網(wǎng)了。
計劃非常地成功,柴草點燃以后,躲在山洞里的狼都開始嚎叫起來,沒過一會兒,狼群就成群結隊地沖了出來,紛紛落到了獵人們布置好的陷阱里面,無法動彈。
獵人們將落網(wǎng)的狼一只一只地補刀,就在這個時候,獵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男孩正混在狼群里面。
他雙手緊緊地抱著一只母狼的身體,不斷嘶吼著,用仇恨的目光看著獵人們。
獵人們將男孩抓了出來,接著將剩余的狼通通殺死以后,他們?yōu)殡y地看著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非常地兇,他用四肢行走,一直在那里像狼一般地咆哮著,看著狼群無一存活,他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獵人們也明白了這個小男孩恐怕是被狼群養(yǎng)大的,他們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小男孩,接著便將他的雙手綁了起來,將他帶回了城里。
之后,男孩被送進了城里的孤兒院,因為男孩是在星期六被發(fā)現(xiàn)的,所以人們將他取名為薩尼查爾。
薩尼查爾雖然被送到了孤兒院,但他卻非常不適應人類社會的生活,與孤兒院的其他孩子們也是格格不入,他學不會人類的語言,甚至院長想要教他手語他也無法學會。
而且薩尼查爾的日常行為也有著狼的習性,他在吃飯的時候學不會向人類那般使用筷子,只會趴在地上直接將食物吞進嘴里。
更加糟糕的是薩尼查爾喜歡吃生肉,他完全適應不了人類吃熟肉的習慣,每次吃都會拉肚子。
院長對此也是非常地為難,因為薩尼查爾除了適應不了孤兒院的生活以外,他還會經(jīng)常對孤兒院里的其他孩子大聲嘶吼,行為也是非常地具有攻擊性。
這讓孩子們對他懼怕不已,甚至有時候會聚起來對付他,而兩方的矛盾也是越來越大。
直到這一天,孤兒院新來了一個野孩子,他與薩尼查爾一樣也是自小便在叢林里長大的孩子。
兩人一拍即合,雖然他們都不會說話,只能發(fā)出“嗚嗚”的聲音進行交流,但雙方像是都能聽懂一般,非常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