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第248篇 拜訪中華愚公村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個石器,一點獸骨,一團青銅,一塊秦磚,一片漢瓦,一棵古樹,一座石橋,或者一條老街,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視頻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洛陽游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深度洛陽游第248篇 拜訪中華愚公村。


《尚書?禹貢》依山川地勢,將統(tǒng)一后的中國劃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以及雍州。劃分的基本原則是山脈和河流。一座山脈或者一條大河,不僅容易成為一個地緣板塊的邊界,更可以成為庇佑板塊安全的天然防線。
太行山指的是太行山脈,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等。北起北京西山,南達黃河北岸,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于晉冀之間,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是山西與河北的分界線。太行山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北端最高峰為小五臺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太行山脈綿延400余公里,東西橫跨100公里,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我們的祖先為了在多橫谷的太行山中交流、開發(fā)了一些連接東西的通道,這些通道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陘,他們是商旅通衢,兵要之地。太行八陘是軍都陘、蒲陽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幟關陘。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qū)。王屋山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的名字來源有二。一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一謂“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王屋山又稱“天壇山”,主峰之巔有石壇,名曰"天壇"。王屋山絕頂海拔1715.7米,據(jù)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读凶印贰疤?、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p>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年紀快90歲、名叫愚公的老人家,和家人一起住在王屋山。愚公遇到一個麻煩事情,那就是,愚公出行的時候,愚公一家需要繞過王屋、太行這兩座大山,出門非常不方便。 終于有一天,愚公沉不住氣了,把全家人叫來,并向全家人宣布:要用全部的精力來搬掉面前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修出一條通向大山外面的大道。家里人都全部贊成。于是愚公開始帶領一家老小開始移山。他們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就這樣,愚公一家在慢慢的挖著。一位名叫智叟的老人知道這件事后,就來勸導:憑你家這有限的精力,猴年馬月也挖不平這兩座大山。愚公回答到: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世代延續(xù),一定能把王屋山、太行山挖平。帝君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神仙,把兩座大山移走。從此,這里道路暢通、沒有高山阻隔。
愚公村位于濟源市西北,王屋山下,距市區(qū)40公里,占地210畝。這里有愚公移山的雕像,婦孺老小正在揮舞著撅頭錘等挖山工具在挖平山路。這里有愚公故居,愚公一家人正在窯洞里吃飯休息。
實現(xiàn)中國夢,要“一代又一代”地為之艱苦奮斗。把那些阻礙我們走出來,走向世界走向富強的各種“大山”,移開、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