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民俗:濰坊高密裝裱修復技藝


裝裱修復技藝為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密字畫裝裱修復技藝、諸城丁氏裝裱技藝、寒亭傳統(tǒng)字畫裝裱技藝、手工裝裱字畫
書畫裝裱藝術從戰(zhàn)國帛畫、繒書上的濫觴到西漢大帛畫軸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濰坊自古名家輩出,特別經學與金石學大家,這也促使濰坊地區(qū)的字畫裝裱技藝歷史悠久,從藝人眾多。近年來濰坊字畫市場逐漸興盛,也直接為字畫裝裱技藝的復興提供了機遇。

中國書畫主要是采用絲絹或宣紙作成,其材料質地纖雹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于破碎。古代為了利于保存,便于觀賞,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shù)層作為裝裱,四邊鑲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以為外緣裝飾。書畫作品經過裝裱,布置于大堂客廳,居室書齋,水閣回廊,與建筑物的空間和諧統(tǒng)一,組成多種美感實體,生色增輝。
古舊字畫在傳世的過程中,由于收藏保管不善造成受潮發(fā)霉、污跡滿目、蟲蛀鼠咬,以及綾絹和紙的自然老化都會使書畫產生破洞、糟朽斷裂等等,因此字畫的裝裱修復便至關重要。
古舊破損書畫的裝裱和修復,步驟紛繁復雜,其中整治悶潤畫心、洗畫心、揭心、修補、染色配紙、上漿托心、網紙礬心、處理污跡、整治反鉛、紙張去酸處理、全色、裝裱這些步驟必不可少。在整個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稍有不慎,或揭穿畫芯,或揭傷畫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聲明:本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此文僅用于分享傳播,如侵自刪!膠東五市協(xié)同發(fā)展,共筑美好家園——魅力膠東。
準官方平臺,稀有知識產權,全網絡媒體平臺,誠尋志向合作伙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