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rèn)為充實(shí)人生的方法
人活于世,所為何物?常見人迷茫,以致于對生命感到無趣,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令親者痛苦。 有人講人活于世,便為享福。人作為智慧生物,理應(yīng)享受最好的資源,比之于每日蠅營狗茍的牲畜,應(yīng)有屬于而獨(dú)一份的“幸福”。此言自是有理,可又反問“何為幸福福?” 常見人萬貫家財卻愁容滿面,有人身無分文卻喜笑顏開?!靶腋!辈⒎怯谪敻怀烧?,也絕非香煙烈酒那片刻的歡愉所能帶來的。 “幸?!眮碜杂诰?,來自于精神的充實(shí),充實(shí)的精神能給人以歷久彌新的回味,給人以活著的滋味。 而如果一個人沒有“活著”的滋味,精神空虛,便很容易被生活打敗。他會模糊生死的邊界,忘卻生命的厚重,產(chǎn)生極端的想法,最終傷害自己和他人。未知生,何知死?這也便是為什么,游走于生死的窮人反而比生活優(yōu)渥而精神空虛的人更想活著。 所以,充實(shí)精神才是活著的條件,才是活著的理由,才是活著的幸福。有一個充實(shí)的生命,勝過于所有的物質(zhì),勝過于長壽。畢竟生命在于寬度,而非長度。 但何來充實(shí)之感? 首先要認(rèn)清自己,對于自己樹立一個價值觀,為生之所聞,所聽,所見包括自己的生命于心中標(biāo)好價碼。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將價值觀中最有價值之人,之事或者之物,列為自己人生所追求的“目標(biāo)”。在追逐這個目標(biāo),或者叫信仰之時,便是人生充實(shí)之刻。 譬如說有人講家庭列為最高信仰,那便奉獻(xiàn)自己的一生去讓家庭更好。有人將國家列為信仰,那便戎馬一生,至死不渝。有人將神明列為信仰,那邊虔誠祈禱。 當(dāng)然還有人的價值觀對他人不利,那便只能作為頑固不化的狂熱信徒,被掛上絞架…… 但毋庸置疑,信仰絕對可以讓你的生命無比充實(shí),那狂熱的生命力煽動著情緒。便是死,也是無比充實(shí),可以說他獲得的最高的幸福。 此便無了迷茫與空虛,只要你依舊深信不疑,哪怕別人笑你瘋癲。信仰會作為攀崖人所見之花,讓你不必凝望深淵;作為暗夜輪渡的燈塔,指引你前進(jìn)的方向。 這也許便是宗教存在的理由吧。真正純粹的宗教絕非賺錢的工具,也不是常人迷信祈求福祉的工具,而是給人安慰的避風(fēng)港,規(guī)定所作所為的條條框框,也是充實(shí)信仰的一種方式。 它可以為國為民,忠貞不渝。也可能是一個如同童話般的泡影。但不論如何,有信仰的人生絕對是有意義的人生,而非春去朝來,蠅營狗茍的虛度光陰。 但同樣,信仰的崩塌也是致命的。 就如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將家庭,家人作為最高信仰,但如果此般都失去了,那填充于心間的幸福便會成為尖刀,回味的天倫之樂變成危險的催化劑,后果不堪設(shè)想,也許他的家人也不希望他這么做。 所以說,萬物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