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平臺《皇牌空戰(zhàn)7:未知空域》MOD鑒賞001

XFA-33 FENRIR - 欺騙的天空
可用版本
XFA-33A FENRIR-A
MSL:AIM-9 響尾蛇
SPW1:AGM-84 魚叉 (LASM)
SPW2:AIM-120 AMRAAM (4AAM)
SPW3:高功率微波 ( IEWS)
隱身:10 級/60% RCS
HP:300平均速度
~/機動性提升+/穩(wěn)定性降低-
XFA-33B FENRIR-B
MSL:R-60M Vympel
SPW1:隱形蝙蝠 (QAAM)
SPW2:VFDR-FVC (LAAM)
SPW3:遠程沖擊波導彈 (LSWM)
隱身:10 級/60% RCS
HP:300
平均速度~/機動性下降-/穩(wěn)定性上升+/VTOLH
?XFA-33C FENRIR-C
MSL:MICA-IR
SPW1:短程沖擊波炸彈 (FAEB)
SPW2:介子電磁發(fā)射器 (EML)
SPW3:介子戰(zhàn)術激光系統(tǒng) (MTLS)
隱身:10 級 / 60% RCS
HP:300
SPEED UP+ /移動性下降-/穩(wěn)定性下降
可用飛機
Su-30(XFA-33A - 總轉換)
Su-30SM (XFA-33C - Total conversion)
Su-33 (XFA-33B - Total conversion)
這款MOD最近在B站上很火,從帖子的表述來看,作者是非常有野心的,各種設定也都挺科幻的。不過這些對玩家來說,等同于一張廢紙,誰會去管你這些機體設定,好玩才是王道。
而這個MOD最致命的缺陷,恰恰在于它“并不好玩”!
首先:機體塑造一味堆砌,缺乏細節(jié)。雖然并列三發(fā)的引擎設計比較新穎,但機體體積明顯過大,在游戲的機庫里你甚至無法看到全貌,在游玩中的尾追視角下也嚴重干擾視線。駕駛艙的設計讓我百思不得其姐。你要說這種座艙設計放到咱們的高鐵上那確實太贊了!但要是放在一款科幻戰(zhàn)機的座艙里就太外行了。由于在游戲中看不到駕駛座,我不知道駕駛員到底是用什么來操控飛機的。是用類似于“獨角獸”高達那種腦波駕駛座主要用腦波操控呢還是用ADF-01那種純腦波操控?這個不得而知。
話說這么大的機體,動力又如此強勁,不搞成武庫機的話真心有點對不起它。
雖然此款戰(zhàn)機的最高速度可以超過5馬赫,全方位機動性也是極高的,但在ACE7中,這種高性能戰(zhàn)機并不少見,所以算不上什么特色,吃別人剩下的饃,有點尷尬的。至于那個“可笑的5馬赫”,怕不是直接照搬“暗星”的設定吧?
這些表明MOD作者對這款他個人信心勃勃的MOD并未有多上心,因為往往“細節(jié)才決定成敗。”



其次:作者把這款戰(zhàn)機的特色武器和涂裝分成了三類,分別替代三架游戲原作中的戰(zhàn)機,每種特殊武器搭配兩種常規(guī)武器。這是一大敗筆!游戲設定中每型戰(zhàn)機都有三種武器搭配,也許作者是想“雨露均沾”,但這種做法意味著玩家要同時犧牲三架原作中的戰(zhàn)機來分別體驗你的這款新作,而且三種特殊武器還無法在一架戰(zhàn)機上全部體驗,包括涂裝也是這樣。所以在我個人看來,這款MOD也就僅僅只能“圖個新鮮”,可以玩一時,但不可能玩一世。
再者:三種特殊武器全部都有設計缺陷!
第一:XFA-33A SP - 高功率微波
官方描述:以前無法獲得的定向能武器,高功率微波 (HPM) 終于發(fā)布并準備安裝在 XFA-33A FENRIR-A 上。通過 Aurelia 對等離子球體輸送系統(tǒng)的一些調整,它現(xiàn)在可以裝備到 FENRIR-A,獨立于靜態(tài)地面發(fā)電站,完全依靠軌道衛(wèi)星發(fā)射相反的等離子球體。但由于它使用不同的瞄準系統(tǒng),它的球體編隊可能會被近距離武器系統(tǒng) (CIWS) 等敵方集中武器火力打亂。

我個人稱其為“彈彈球”。單個單位鎖定,AOE攻擊,碰到障礙物會反彈。這款武器發(fā)射是有前搖的,前搖的紫色閃光能閃瞎你的茍眼。然后你會看到發(fā)射出的紫色透明體光球會一頓一頓緩慢得向前飛行,你機體飛快點就能超過光球,就跟你在《戰(zhàn)地2》里駕駛戰(zhàn)機發(fā)射導彈一樣,飛機比導彈快。我估計作者設計這款武器的初衷是為了面對像SP第一關那樣大型的混亂空戰(zhàn)可以讓這款武器有完美發(fā)揮的空間,讓光球在滿屏亂飛的敵方戰(zhàn)機群中不斷反彈殺傷它們??上?,想法是好的,還是缺乏細節(jié),BUG一堆,敗筆。
第二:XFA-33B SP - 遠程沖擊波導彈
官方描述:掠過戰(zhàn)術核武器的邊界,Leasath 決定開發(fā)一種高超音速沖擊波武器,利用 Leasath 基于介子的特殊燃料在極廣的范圍內(nèi)點燃并引爆其有效載荷,形成致命的沖擊波,可以終止其爆炸半徑內(nèi)的任何東西。此前格萊普尼爾空降堡壘作為沖擊波彈道導彈 (SWBM) 進行了試射,開發(fā)了一種微型武器,可以安裝在 FENRIR-B 的內(nèi)部武器艙內(nèi)。憑借其高水平的接近檢測引信,LSWM 確保“一種試圖將介子的最大容差水平填充到袖珍型便攜式導彈中的武器”達到了目標。

這款武器明顯是借鑒了游戲原作中“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設定,加上“沖擊波爆炸炸彈”MOD的殺傷特性的一種雜糅武器。超遠的射程、超高的飛行速度、超大的殺傷范圍。所以這款武器在“戰(zhàn)役模式”里那幾個需要分辨敵我的關卡里就沒什么用了,一發(fā)敵我全滅,任務失敗。像這種大范圍高殺傷性武器,雖然我也加入到了我自己的MOD合集里了,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再用了,因為太變態(tài)了,會讓游戲瞬間變得索然無味。所以,敗筆。
第三: XFA-33C SP - 介子電磁發(fā)射器
官方描述:當 Leasath 正在開發(fā)其基于介子的 LSWM 時,General Resources 注意到這種粒子的潛在應用,并迅速組織了一項研究,為其定制單元 XFA-33C FENRIR-C 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基于介子的武器。隨后的武器計劃的巔峰之作是介子電磁發(fā)射器 (MEML)。通過使用一對改進的 EASA“Arclight”EML,GR 已將其射彈從傳統(tǒng)的非制導動能子彈替換為極其先進的 GPS 制導近引信化學子彈,裝載有一個由介子燃料和微型燃料組成的小隔間-回旋加速器,其爆炸半徑為 Leasath 的 LSWM 的 5%,足以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波,即使是最集中的敵方單位也能被擊垮。實驗性的自動裝彈系統(tǒng)也被保留。

這款武器是我個人覺得唯一一個湊合還行的武器設計。它本身就是一種電磁炮連射的變體,自帶追蹤和AOE殺傷,射程遠、范圍較大、射速較高。實際上我測試過N網(wǎng)的“電磁炮連射”MOD,它是一發(fā)一發(fā)發(fā)射的,每次連續(xù)發(fā)射三發(fā),無法和修改器共用。因為修改器可以讓電磁炮幾乎無間斷無限連發(fā),所以那個MOD本身就是個雞肋,還是敗筆。
其實像我上面說的那樣,如果作者把這三款特殊武器都放一起的話,也許玩家還會覺得挺好的。你用如此變態(tài)的特武搭配其他的常規(guī)武器就像把一顆太陽和兩只螢火蟲放在了一起組CP,結果起到的只能是負面效應。
所以這款MOD我個人的評價只有四個字:不倫不類
我佩服作者的腦洞和勇氣,但這款MOD尚需打磨,距離真正的成品,路途較遠。但愿作者不會就此止步吧。其實我真的挺喜歡那個引擎并列三發(fā)的設計的,確實很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