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應商的質量例會怎么開?按照這個來!

作為SQE,總會跟供應商開各種各樣的會議,怎樣把這個月復一月日復一日的質量例會開得有效率,還要盡量做到日新月異,下面幾個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歡迎分享你好的建議,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01
通過重要指標
--未達成指標——主要反映顯性問題
--達成指標——要通過指標找到隱性問題,要多維度比較分析,例如整體(部門)指標化整為零作內部比較分析,
--每個指標都要用直方圖來分析,要全面呈現(xiàn),包括達成的指標
--關注指標本身的合理性——例如批次合格率達成率高,但抽樣不良率的情況怎么樣?
--對內、外部具體的不良現(xiàn)象要重視,要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基于事情本身準確定義問題,要有圖有真相,問題的主要部門、關聯(lián)部門都要界定清楚。
1、通過關鍵(重點)事件
2、通過檢驗、試驗和稽查
以上都要基于事實,用數(shù)據(jù)說話
02
解決問題的方法
1、對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質量問題,SQE要按問題性質分ABC等級建立《供應商質量問題臺帳》(表格),對問題進行登記造冊。要對A、B類問題重點跟進,并用顏色管理反映問題解決進度,在會議上按月度、季度、年度進行周期性通報和檢討(對于C類問題可作為觀察項進行管理),包括各類問題的新增和關閉情況。
質量問題分類標準:
A類——
批量性事故;重復性缺陷;有章不循、違章操作等人為原因造成的質量問題。
B類——
設計或工藝等技術因素引發(fā)的質量問題;無章可循、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質量問題;既有技術因素 ,又有管理方面的漏洞或薄弱環(huán)節(jié)造成的質量問題。
C類——
其他需要改善的問題
2、對每一個A、B類問題都要有《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單》(8D報告),做到一個問題一個報告,要形成問題-對策-跟進或PDCA閉環(huán),對策應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不同的解決方案。在品質月會上重點通報方案有沒有落地執(zhí)行,和對執(zhí)行效果的評價。
3、對于A類和部分B類問題的整改工作要運用項目制管理方法,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把問題項目化。
4、所有質量問題的解決最終都要有固化的輸出或轉化,要成為一個長效機制,包括但不限于圖紙或設計的更改、工藝參數(shù)的變更、作業(yè)標準的完善等。
5、對于部分沒有形成閉環(huán)解決方案的問題可以在會上討論,但要讓供應商提前獲知相關信息,以便事先做好討論準備,所以會議月會報告至少要提前2個工作日發(fā)給與會人員。
文章轉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