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念解析: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規(guī)模侵占農民土地的活動。其目的是使農民與土地分離,土地與資本結合,用暴力消滅小農經濟,建立資本主義農場,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歷時300多年的英國圈地運動最為典型。13-14世紀時,就有一些領主開始強制圍圈農民的公有土地為私有的牧羊場。從15世紀最后30多年開始,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改變了土地財產權,改變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村莊布局以及農民的生活方式。很多失地農民因此進入城鎮(zhèn)成為勞動力,使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