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人放療前,需要了解哪些問題?
手術、放療、化療是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手術、化療大家都比較熟悉,而放療由于專業(yè)性較強,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如果患者即將進行放療,那么患者和家屬最好先對放療進行大致的了解,減少疑惑和恐懼,也能更好地應對放療后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
下面小編梳理了一些關于放療的常見問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放療是什么?
放療即放射治療,是使用電離輻射破壞細胞DNA,使細胞失去活性,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大約50%~70%的腫瘤患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需要進行放療。由于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方式,因此受到照射的區(qū)域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
2. 術前放療和術后放療有什么區(qū)別?
術前放療屬于新輔助治療手段,通過放療,使腫瘤縮小,讓不可手術切除的腫瘤轉為可手術切除的腫瘤,讓不符合手術適應癥的患者活得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術后放療也就是輔助放療,是為了鞏固手術治療效果,進一步殺滅潛在殘留的腫瘤細胞,從而降低復發(fā)和轉移的風險。
3. 放療費期間需要注意什么?
放療期間患者應穿寬松柔軟的衣服,便于穿脫;要保護好患者皮膚表面的標記線;加強飲食營養(yǎng),注意補充肉奶蛋魚等高蛋白食物;積極與醫(yī)生溝通,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要及時對癥治療;好好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4. 放療要做多長時間?
通常醫(yī)生需要根據(jù)腫瘤本身性質、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患者身體素質和耐受性等因素來決定具體的放療方案,包括每次的劑量和次數(shù)。放療周期基本在4~6周,每周進行5次放療,每次10~15分鐘,具體情況還需要醫(yī)生決定。

5. 放療有哪些副作用?患者能耐受嗎?
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無差別地對放射區(qū)域內的正常組織造成傷害,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損傷、骨髓抑制、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發(fā)熱、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膀胱炎等等。但這些副作用都是可治可控的,絕大多數(shù)的放療都是安全的,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嚴重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耐受的。
6. 放療后會讓家人收到輻射嗎?
最常見的外照射放療,輻射僅在放療光束運行時出現(xiàn),電源關閉,輻射也就消失了。治療后不會讓患者具有放射性,更不會影響到家人。
內照射放療分為腔內照射、術中照射、粒子植入等。腔內照射、術中照射時,放射源是暫時性放在患者腔內或腫瘤內部,待治療結束后放射源會自行退回到放療設備中,患者體內不再有射線產生。而粒子植入的放射源則會留在患者體內,會有輻射,不過其輻射穿透性弱、半衰期短,如果輻射量較大,醫(yī)生會讓將患者轉到隔離病房,等到放射源衰減至無害時才能出院。
【關注公眾號:愛遞醫(yī)學匯,了解更多癌癥放化療護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