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有那么多兒子為何非要將皇位傳給一個白癡?

俗話說太祖開國草創(chuàng)太宗開疆完善。
開國皇帝之后的第二代繼承人可以說是重中之重,晉武帝司馬炎身為開國皇帝,雖然有父祖兩代三人打下的基礎之功,但按史書記載也是個聰明神武之人,那么為何還會在王朝的特殊時期,二十多個兒子不考慮,偏偏選白癡兒子為繼承人呢?
說白了其中牽扯頗多,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糾葛。首先其一司馬炎有著立隔代繼承人之意,司馬衷雖然傻,但他的兒子司馬遹是聰明異常,司馬炎將希望寄托于孫子身上。其二司馬衷的母族還有妻族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他居于中可以平衡兩大族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其三而且司馬衷也符合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其四司馬炎參考了曹魏的主弱臣強局面,大封宗室諸王以期拱衛(wèi)皇室,但沒想到這些分封諸王最后反而要了西晉王朝的命。
一、隔代繼承人
父憑子貴,司馬衷雖然傻,但兒子司馬遹卻是聰明異常,司馬遹五歲時候有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城樓觀察,司馬遹過去拽住司馬炎的衣服說: “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意思是晚上失火本身就有問題,比較危險,不能讓火光照到皇上,對于那些心懷歹意的人來說目標太明顯了。司馬炎感覺這個孫子很不一般,還曾感嘆過“此兒當興吾家”。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司馬衷是個傻子,但把希望寄托在孫子司馬遹身上了,算是立了隔代繼承人,因此堅持讓司馬衷繼位。
二、司馬衷之母族與妻族
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出自弘農一氏,是當時的大士族。而妻子賈南風父親乃是西晉開國元勛賈充。不只是在朝中很有實力,賈氏家族在地方也不容小視。司馬衷繼位,可以籠絡住兩大勢力集團,形成一種政治平衡。
而且司馬衷的生母親楊皇后很支持寵愛這個傻兒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嫡長子繼承制度
司馬衷是司馬炎與楊皇后所生的次子,但他的哥哥在兩歲時就夭折了,所以他是實際上的嫡長子。還是符合封建社會的繼承制度的。
司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統(tǒng)”想換太子之時,楊皇后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以嫡長子繼承制度來反駁過他。
四、西晉分封制度
司馬炎正式建立西晉以后,參考曹魏主弱臣強的政治格局,對于宗室諸王提防過度甚至打壓的情況,最后導致司馬氏篡魏的時候沒有什么曹魏宗室諸王出來反對的情況。開始大封諸王,以期拱衛(wèi)皇室。
司馬炎封的諸王擁有很大的軍政大權,同時司馬炎為了防止地方擁兵自重,還剝奪了地方上的很多兵權,更是凸顯出分封諸王擁有實權的重要性。
司馬炎的設想中中央朝廷有難了,這些地方諸王就是鞏固司馬氏江山的不二人選,所以選個傻兒子當皇帝也放心了。
司馬炎能立傻兒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就是基于以上四個原因綜合考慮出的,平衡了政局考慮了時局,還符合封建社會繼承制度,又寄托希望于第三代孫子身上,看似這盤棋下的還不錯。
其實這看似不錯的局最終卻是要了西晉的命。
白癡皇帝司馬衷在位的十六年形同虛設,司馬炎留下的局都被破了,首先司馬衷妻子賈南風殺害了司馬遹,第三代希望由此破滅。司馬氏又開始禍起蕭墻,拱衛(wèi)中央朝廷的諸王為了爭權奪利開始了八王之亂,不但沒有拱衛(wèi)反而要了中央朝廷的命。白癡皇帝司馬衷又起不了什么作用,最終國內的紛爭導致了邊疆的不穩(wěn),虎視眈眈的游牧民族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北方大地開始了五胡亂華亂世。
西晉統(tǒng)一天下僅僅36年以后便分崩離析,在后世留下了無數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