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務·化學】1-5-06鹽,復分解反應進行到近乎完全的條件『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66版』
【閱前提示】『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6677版』是“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編委會”于1963-1966年陸續(xù)出版,并于1977年正式再版的基礎(chǔ)自學教材,本系列叢書共包含17本,層次大致相當于如今的初高中水平,其最大特點就是可用于“自學”。當然由于本書是大半個世紀前的教材,很多概念已經(jīng)與如今迥異,因此不建議零基礎(chǔ)學生直接拿來自學。不過這套叢書卻很適合像我這樣已接受過基礎(chǔ)教育但卻很不扎實的學酥重新自修以查漏補缺。另外,黑字是教材原文,彩字是我寫的備注。
【山話嵓語】『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其實還有新版,即80年代的改開版,改開版內(nèi)容較新而且還又增添了25本大學基礎(chǔ)自學內(nèi)容,直接搞出了一套從初中到大學的一條龍數(shù)理化自學教材大系列。不過我依然選擇6677版,首先是因為6677版保留了很多古早知識,讓我終于搞明白了和老工程師交流時遇到的奇特專業(yè)術(shù)語和計算模式的來由。另外就是6677版的版權(quán)風險極小,即使出版社再版也只會再版80年代改開版。我認為6677版不失為一套不錯的自學教材,不該被埋沒在故紙堆中,是故才打算利用業(yè)余時間,將『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6677版』上傳成文字版。??

第五章氧化物、堿、酸、鹽?
§5-6鹽,復分解反應進行到近乎完全的條件
鹽的組成、分類和命名
【01】酸、堿中和反應的結(jié)果生成鹽和水。鹽從分子組成上來看,是酸分子里的氫原子被金屬原子置換后的生成物,或者說,鹽是由金屬原子和酸根結(jié)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

【02】在各種鹽的分子里,金屬原子和酸根都可能是不同的。按照鹽分子里金屬原子的種類,鹽可以分成鈉鹽、鈣鹽、鎂鹽……等;按照鹽分子里酸根的種類,鹽文可以分成鹽酸鹽、硫酸鹽、碳酸鹽、硝酸鹽……等。例如:

【03】由于這樣的原因,鹽的種數(shù)是很多很多的,比起酸和堿來,要多得多,而且我們也不可能找到一些為一切鹽所共有的性質(zhì)。因此,鹽的定義,只能單從分子組成一方面來得出。
【04】從上面的表里,已經(jīng)可以看到,寫鹽的分子式時,金屬原子總是寫在前面,酸根總是寫在后面。金屬原子化合價的總數(shù),應該和酸根化合價的總數(shù)相等,那就是:
【05】金屬原子化合價×金屬原子數(shù)=酸根化合價×酸根個數(shù)。下表列出了一些鹽的分子式:

【06】如前所述,鹽是酸分子里的氫原子被金屬原子置換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在多價酸(例如硫酸(),磷酸(
)等)的分子里,能被金屬原子置換的氫原子不止一個。在生成鹽時,就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情況:(1)酸分子里的氫原子全部被金屬原子所置換,這樣生成的鹽分子里,只有金屬原子和酸根,象這樣的鹽我們稱做正鹽。(2)酸分子里的氫原子,只是部分地被金屬原子所置換,這樣生成的鹽分子的酸根里,還保留有一個或幾個能被金屬原子置換的氫原子,象這樣的鹽我們稱做酸式鹽。很顯然,只有多價酸才有可能生成酸式鹽,二價酸只能生成正鹽。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begin{eqnarray} &&硫酸鹽\begin{cases}正鹽:Na_2SO_4;\\酸式鹽:NaHSO_4 \end{cases}\\&&磷酸鹽\begin{cases} 正鹽:Na_3PO_4\\酸式鹽:Na_2HPO_4,NaH_2PO_4\end{cases} \end{eqnarray}】?
【07】比較堿和鹽的分子式,就能看到,鹽也可以認作是堿分子里的氫氧根被酸根代替后生成的化合物。例如,氫氧化鈉()分子里的氫氧根被硝酸根(
)代替后生成的硝酸鈉(
),就是一種硝酸鹽。對于那些分子里含有不止一個氫氧根的堿,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情況:(1)堿分子里的氫氧根全部被酸根所代替,這樣所得的鹽就是正鹽。(2)堿分子里的氫氧根只是部分地被酸根所代替,這時生成的鹽的分子里,除了含有金屬原子和酸根外,還保留有一個或幾個氫氧根,象這樣的鹽我們稱做堿式鹽。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銅鹽\begin{cases}正鹽:CuCl_2,CuSO_4;\\堿式鹽:Cu(OH)Cl,Cu_2(OH)_2SO_4 \end{cases}】很顯然,一價金屬是不能形成堿式鹽的。
【08】鹽的種類較多,因此,鹽的命名也比較復雜。一方面要根據(jù)鹽分子里的金屬名稱和酸根名稱來命名,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它是哪一種鹽:是含氧酸的鹽還是無氧酸的鹽;是正鹽還是酸式鹽或堿式鹽?,F(xiàn)把各類鹽的命名方法分述如下:
1、含氧酸的鹽
【09】(1)正鹽:含氧酸的正鹽,根據(jù)分子里的金屬名稱和酸根名稱,命名為“某酸某金屬”。如果金屬由于有不同的化合價而生成好幾種鹽,那么,金屬元素顯示高價的,仍命名為“某酸某金屬”;顯示低價的,命名為“某酸亞某金屬”。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begin{eqnarray} &&Cu(NO_3)_2……硝酸銅\\&&\mathop{Fe_2}\limits^{III} (SO_4)_3……硫酸鐵\\&&\mathop{Fe}\limits^{II}SO_4……硫酸亞鐵 \end{eqnarray} 】
【10】(2)酸式鹽:酸式鹽的命名,或者在正鹽名稱前加“酸式”兩字,或者在正鹽名稱當中加“氫”、“二氫”等字樣。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begin{eqnarray} &&NaHCO_3……碳酸氫鈉或酸式碳酸鈉\\&&CaHPO_4……磷酸氫鈉\\&&NaH_2PO_4……磷酸二氫鈉\end{eqnarray}?】
【11】(3)堿式鹽:堿式鹽的命名,一般在正鹽名稱前加“堿式”兩字。例如:
2、無氧酸的鹽
【12】(1)正鹽:無氧酸的正鹽,根據(jù)分子里的金屬名稱和酸根名稱,命名為“某化某金屬”。如果金屬由于有不同的化合價而生成好幾種鹽,那么,金屬元素顯示高價的,仍命名為“某化某金屬”;顯示低價的,命名為“某化亞某金屬”。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begin{eqnarray} &&MgCl_2……氯化鎂\\&&\mathop{Fe_2}\limits^{III} Cl_3……氯化鐵\\&&\mathop{Fe}\limits^{II}S……硫化亞鐵 \end{eqnarray}?】
【13】(2)酸式鹽:和含氧酸的酸式鹽同。例如:
【14】(3)堿式鹽:和含氧酸的堿式鹽同。例如:
鹽的化學性質(zhì)
【15】在前面講到堿、酸的化學性質(zhì)時,就接觸到了一些有關(guān)鹽的化學性質(zhì),現(xiàn)在再把鹽的一般化學性質(zhì),概括如下:
1、鹽和酸起復分解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見§5·4里“酸的化學性質(zhì)”)
2、鹽和堿起復分解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見§5·3里“堿的化學性質(zhì)”)
3、鹽和鹽起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新鹽
【16】鹽在一定條件下還能和另一種鹽起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新鹽。例如,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相遇時,立刻有白色的沉淀從溶液里析出,這白色沉淀是氯化銀,是一種鹽酸鹽,同時還有另一種鹽,硝酸鈉產(chǎn)生,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mathop{NaCl}\limits_{氯化鈉}+\mathop{AgNO_3}\limits_{硝酸銀}=\mathop{AgCl↓}\limits_{\mathop{氯化銀}\limits_{(白色沉淀)}}+\mathop{NaNO_3}\limits_{硝酸鈉}】
4、鹽和金屬的置換反應
【17】鹽分子里的金屬原子能夠被化學性質(zhì)比它更加活潑的金屬原子所置換,也就是被那些在金屬活動順序表里位置在它前面的金屬原子所置換。置換后的生成物是新鹽和新的金屬。例如,在硫酸銅溶液里投入金屬活動順序里位置在銅前面的任一種金屬,例如鐵、鋅等,都能把硫酸銅分子里的銅原子置換析出?!そY(jié)果,在金屬鐵或金屬鋅的表面上蒙上一層赭紅色的銅。它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CuSO_4+Fe=\mathop{FeSO_4}\limits_{硫酸亞鐵}+Cu↓\\CuSO_4+Zn=\mathop{ZnSO_4}\limits_{硫酸鋅}+Cu↓】?
【18】只有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金屬,才能把比較不活潑的金屬從它的鹽的溶液里置換出來,也就是說,只有在金屬活動順序表里排在左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它右面的金屬從它的鹽的溶液里置換出來。所以鐵或鋅能夠把銅從銅鹽(例如硫酸銅)的溶液里置換出來,而銅則不能把鐵或鋅從鐵鹽或鋅鹽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鹽的一般制法
【19】關(guān)于鹽的一般制法,我們將在§5-8里再作討論。
復分解反應進行到近乎完全的條件
【20】在前面講到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時,我們看到,酸、堿、鹽在溶液里相互反應時,有不少是屬于復分解反應類型的。這些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和進行到近乎完全都是有條件的?,F(xiàn)在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過去學過的這些反應,看看它們發(fā)生時有些什么特征。
【21】酸和鹽的復分解反應,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HCl+AgNO_3=HNO_3+AgCl↓\\H_2SO_4+FeS=H_2S↑+FeSO_4】
【22】堿和鹽的復分解反應,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
【23】鹽和鹽的復分解反應,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NaCl+AgNO_3=AgCl↓+NaNO_3】
【24】酸和堿的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例如:
【山注,B站專欄公式代碼HCl+NaOH=NaCl+H_2O】
【25】從上面這些復分解反應可以看出,在它們的生成物里或者有一種不溶性的物質(zhì),生成后立即從溶液里沉淀析出;或者有一種揮發(fā)性的氣體,生成后立即從溶液里逸出。酸和堿中和后的生成物里,沒有不溶性物質(zhì)或揮發(fā)性氣體,它除了生成鹽以外,還生成水。
【26】由此可以知道,要使酸、堿、鹽在溶液里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并進行到近乎完全,至少必須具有下面三個條件中的一個:
【27】(1)生成難溶性的物質(zhì)。
【28】(2)生成揮發(fā)性的氣體。
【29】(3)生成水。
【30】掌握了這樣的條件,我們就能判斷這一類反應的能否發(fā)生和進行是否近乎完全。
【31】但是,酸、堿、鹽中哪些是揮發(fā)性的?哪些是不溶性的呢?
【32】(1)酸:常用的酸中,鹽酸、硝酸、氫硫酸是揮發(fā)性酸。碳酸(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亞硫酸(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也可以看作是揮發(fā)性酸。
【33】硅酸只能微溶于水,其余的無機酸都能溶于水。
【34】(2)堿:一切堿都是不揮發(fā)的。
【35】大部分的堿都是不溶性的。常用的堿中只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銨、氫氧化鋇能溶于水,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鎂微溶于水。
【36】(3)鹽:一切鹽都是不揮發(fā)的。
【37】鈉鹽、鉀鹽都能溶于水。
【38】金屬的硝酸鹽都能溶于水。
【39】大部分金屬的鹽酸鹽(即氯化物)都能溶于水,只有氯化銀、氯化亞汞不溶于水,氯化鉛微溶于水。
【40】大部分金屬的硫酸鹽都能溶于水,只有硫酸鋇、硫酸鉛不溶于水,硫酸鈣微溶于水。
【41】大部分金屬的氫硫酸鹽(即硫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硅酸鹽都不溶于水,只有它們的鈉鹽、鉀鹽能溶于水。
【42】本章末附表1“酸、堿和鹽的溶解性”可供參閱。
習題5-6
1、寫出下列各鹽的名稱:
2、寫出下列各鹽的分子式:
氯化鐵,氯化亞鐵,硫酸鐵,硫酸亞鐵,碳酸鈣,碳酸氫鈣,硝酸銅,硫化鈉,硫化鈣,硫化鋁,硫酸鈉,硫酸氫鈉,亞硫酸鈉,碳酸氫鈉。
3、在下列各種情形中,哪些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哪些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如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寫出反應方程式;如不能發(fā)生反應,說明為什么:
(1)硝酸鉛的溶液中加入鋅;(2)氯化鉀溶液和硝酸鈉溶液;(3)氯化鋁的溶液中加入鐵;(4)硝酸銀溶液和氯化鈉溶液;(5)硝酸鈉和硫酸;(6)硝酸鋇溶液和硫酸鈉溶液;(7)碳酸鈉和鹽酸;(8)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
4、寫出下列各個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5、今有下列物質(zhì):銅、氧、鹽酸、氫氧化鈉。怎樣利用這些物質(zhì)來制取氫氧化銅?寫出制取過程中每一步驟的化學方程式。
6、1克分子的和足量的
反應后,將產(chǎn)生多少克分子的
?這些
和足量的
反應后,將產(chǎn)生多少克分子
?這些
加熱分解后,將產(chǎn)生多少克分子
?【都是1克分子】
7、在2M的溶液20毫升中加入足量的鐵屑,使之完全反應,問有多少克銅沉積析出?【2.54克】
8、用6M的硫酸鈉溶液5毫升和2M的氯化鋇溶液10毫升混和后,問將有多少克硫酸鋇沉淀析出?[提示:先計算所用的兩種試劑,那一種用量超過了反應需用的量,超過的部分,是不參加反應的]【4.6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