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飛天先鋒: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于1998年1月5日。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中堅力量 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給在完成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記集體一等功。 1998年1月5日,北京西郊唐家?guī)X的北京航天城,14名來自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的殲擊機飛行員摘下了飛行徽標,換上了鑲嵌著地球標志的金色航天徽標。這個小小的儀式,翻開了中國航天史冊上的重要一頁———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至此航天員大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費俊龍、聶海勝搭乘神舟六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行實現(xiàn)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駕乘神舟七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勝利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讓茫茫太空見證了五星紅旗的鮮艷。 2010年5月,我國完成了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工作,新加入7名航天員。 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季啟明介紹了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訓練情況和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進展。他表示,第三批航天員目前已完成全部基礎科目的訓練和大部分專業(yè)技術科目的訓練,部分第三批航天員已開始后續(xù)任務的針對性訓練。 大隊成員 第一批 鄧清明、聶海勝、楊利偉、吳杰、費俊龍、趙傳東、翟志剛、劉旺、景海鵬(現(xiàn)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劉伯明、李慶龍、陳全、張曉光、潘占春統(tǒng)一摘下飛行徽標,換上了鑲嵌著地球標志的金色航天徽標,完成了這次儀式,這也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 選拔條件 第一,年齡。美國所選拔的航天員,大多在40—45歲左右,年齡稍大,飛行經(jīng)驗比較豐富,遇到一些意外情況可以應付得了。但是我國選擇了25—35歲,主要是取了美、蘇雙方優(yōu)點的做法,綜合起來感覺到比較合適。因為航天員從入選以后到開始訓練,要起碼經(jīng)過4年以上。從我們的歲數(shù)來看,最大的是35歲,如果經(jīng)過四年,就變成了39到40歲。這樣的情況,還剛好是他在最佳的飛行年齡段。所以,即使訓練后不能馬上執(zhí)行任務,他也還會有五年多的飛行壽命。 第二,身高。我們要求的身高是1.6米到1.72米。航天員的身高和他的座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整個飛船艙內(nèi)幾何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太高的話不適合。而中國人在這個年齡段里邊,1.60至1.72米是最多的人選。所以,可以拓寬選拔面。身材還和體重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講,身高要大一點、高一些,體重相對要重一些,體重也是在載人航天里邊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身高按照這個標準所選拔出來的人,我們可以想像而知,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 第三,體重。55公斤到70公斤。比較瘦小,是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當中的小矮個。因為體重增加,要占去飛船里邊總的重量,發(fā)射的時候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增加這個重量,就要少帶一些燃料和消耗品,這樣就不合算了。大家知道如果體重增加一公斤,火箭耗費的推力是相當大的,消耗至少增加10萬塊錢。所以,千方百計在航天員的體重上也要挖掘一定的潛力。 第四,性別問題。男性比較多,國外也是這樣,但是國外有一些女航天員,她們大多擔負著做實驗組織的工作,不是駕駛飛船的。這些人通常稱為“任務專家”或“載荷專家”,不叫航天駕駛員,也不叫隨船工程師。她們在挑選的標準和訓練的時間上,都相對的簡單了一些。預計在2012年6月中旬,我國的首位女航天員將和其他兩名男航天員一起,搭載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在這之前,全世界已有56名女航天員到過太空,占航天員總數(shù)的約一成,其中美國46人,前蘇聯(lián)3人,加拿大2人,法國1人,英國1人,日本2人,韓國1人。而我國的首位女航天員將成為世界第57名女航天員。 第五,職業(yè)。航天和航空有一定的聯(lián)系,都是在空中生活,各個國家都是從空軍的戰(zhàn)斗機駕駛員里面挑選,中國也不例外。這樣的話,有很大的一個好處,他不用再重新熟悉空中飛行的生活。如果要是一個不會駕駛高性能飛機的駕駛員、飛行員,他要想成為一個航天員,還必須再學一下駕飛機。這樣的話,也復雜了一點,耗費的時間也長了一些,成本也會高一些。因此,從空軍殲擊機或者是強擊機的飛行員當中選拔,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他們大部分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工作時間三年以上,而且飛行的時間累計都在600個小時以上。所以,他們都具有三種以上氣象條件下的飛行能力。 女航天員 從2005年3月7日開始,中國空軍第八批女飛行員的招收工作在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等12個省的20萬名應屆高中理科畢業(yè)生中展開。與前七次相比,本次招收工作規(guī)模更大、檢測標準更嚴格,其原因是,擬在這批女飛行員中選拔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從1951年招收第一批女飛行員至今,中國空軍已選拔培養(yǎng)了7批300多名女飛行員。從第八批起,招收飛行員的時間間隔將由以往的7至8年縮短為3年。 萬里挑一過“八關” 招飛對象要經(jīng)過外科、內(nèi)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jīng)科、特檢科等116個大項、上千個小項目的航空醫(yī)學健康鑒定,還要通過智力、記憶力、注意力分配能力、模仿能力、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耐力和爆發(fā)力等航空飛行心理素質(zhì)方面的選拔??哲娫谌珖O立100多個招飛工作站,對考生進行報名推薦、預選初檢、體格檢查、心理素質(zhì)檢測、政治審查、文化考試、招飛復查、審批錄取等八個“關口”的考核;只有當考生完全符合了政治、身體、心理素質(zhì)、文化四個條件后,才能拿到《空軍航空大學錄取通知書》。與往年不同的是,2005年招收的第八批女飛行學員,要求每個學員的高考成績達到省級本科控制線。據(jù)悉,空軍招飛復查和審批錄取工作將在高考前后進行。 6至7年后有望飛上太空 最后擇優(yōu)錄取的30名女生,將進入空軍航空大學學習。在大學接受四年培訓后,優(yōu)秀學員有望參加航天員選拔,再接受兩至三年的航天員訓練,實現(xiàn)飛天夢想。 現(xiàn)役女飛行員不適合航天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航天員均來自空軍優(yōu)秀的年輕飛行員。自1951年以來,中國空軍共招收過7批女飛行學員,共計400余名,實際畢業(yè)300余名。如今在飛的,只剩下第5、6、7三批女飛行員。第7批女飛行員文化起點高,整體素質(zhì)好,但是從選拔航天員的角度看,她們無論知識結構還是年齡,已很難滿足航天員的培養(yǎng)要求。 太空研究,急盼“嫦娥” 太空研究,急盼“嫦娥”——女航天員。原因是,從生理構造、心理素質(zhì)來講,女性耐久力比男性強,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男女搭配在空間站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錯誤率;同時可探討人類在人造密閉空間中男女之間的對比性;為人類向外星球遷移、生存作基礎性探索,如研究人類在太空中生存、生育、繁殖能力等。 第三批 2020年10月1日,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 2021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透露:2020年底,中國已完成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一共18名。截至2021年3月,第三批共18名航天員已經(jīng)報到,并準備投入訓練。 第四批 2022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于9月全面啟動,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并首次在港澳地區(qū)選拔載荷專家。 2023年1月,香港特區(qū)政府創(chuàng)新科技及工業(yè)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已完成第一階段載荷專家的選拔,共向國家推薦40名符合資格的候選人,男女各占20人。載荷專家候選對象需要有相關專業(yè)領域博士學位,并在相關行業(yè)從業(yè)不少于3年,年齡在30歲至45歲。載荷專家還需滿足一定的體格要求,男性身高須在162至175厘米,女性則須在160至175厘米。 選拔要求 2014年9月13日,為更好地完成空間站建設任務,我國將在近兩年完成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此次選拔暫時不考慮女性。 按計劃,我國將于2016年前后發(fā)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并隨后發(fā)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計劃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工作。 我國目前共有21名航天員,全部來自空軍飛行員隊伍,鑒于空間站任務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zhì)及專業(yè)知識要求更高,從第三批開始,將從跟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的研制部門選拔工程師,加入到航天員的隊伍。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發(fā)展,也可能會從醫(yī)學專家里選拔醫(yī)生或心理學家。考慮到未來任務對航天員的需求,加上目前航天員隊伍里已有兩名女性(劉洋、王亞平),因此暫時不會在第三批中選拔女航天員。 大隊領導 歷任領導 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是申行運,他曾負責我國首批航天員的選拔以及航天員大隊的籌備。自1996年以來,在13年多的時間中擔任航天員大隊主管領導,在2003年至2008年期間,三次帶領載人航天飛行乘組赴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圓滿完成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飛行任務。 第二任大隊長是費俊龍。據(jù)新華社消息,從2009年4月起,費俊龍開始擔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開始管理兩批共10多名航天員,這其中還包括劉洋和王亞平兩名女航天員。2014年,開始擔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在身份上,他既是航天員,又是管理者,還是航天員訓練的策劃者。 2014年,費俊龍不再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接替他的是聶海勝。在他的帶領下,他與全體航天員堅持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確保了各項訓練任務和重大試驗任務圓滿完成。航天員大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一次,航天員群體榮獲“時代楷模”和“最美奮斗者”稱號。 現(xiàn)任大隊長 2021年12月7日,景海鵬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的身份亮相于神十二乘組見面會。
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從左至右依次為葉光富、翟志剛(指令長)、王亞平
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從左至右依次為:湯洪波、聶海勝(指令長)、劉伯明
執(zhí)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聶海勝(指令長)、張曉光、王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