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店賣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國文化,要講儒、釋、道三家,也就變成三個大店。 佛學(xué)像百貨店,里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變亂時期,要想撥亂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yī)藥等,無所不包,所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運動的時候,藥店不打,百貨店也不打,偏要把糧食店打倒。打倒了糧食店,我們中國人不吃飯,只吃洋面包,這是我們不習(xí)慣的,吃久了胃會出毛病,吃到后來,西方思想出現(xiàn)了。那些思想是西方來的,不是從我們中國文化思想中來的。那么它為什么會來?為什么會變成這一套?就先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會如此,還要知道將來怎么辦,這都是當前很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們要研究四書。 研究中國固有文化并不是開倒車,而是要以最新的觀念去理解它。并且,我們要了解中國上下這兩千多年的文化、思想、歷史,不管它是什么政體,大致都以司法為中心,司法與行政是分不開的。談到司法就講到法律,現(xiàn)在我們只講兩大法系,所謂海洋法系與大陸法系。司法方面的立法,也根據(jù)這兩個法系的精神而來。我們卻忘記了中國自秦代以來,漢、唐、宋、元、明、清,有我們“中國系統(tǒng)”的一個法律系統(tǒng)。這個中國法律系統(tǒng)的哲學(xué)背景,就是以四書五經(jīng)做基礎(chǔ),例如過去中國許多判例的根據(jù),就是根據(jù)四書五經(jīng)中的道德觀念而來。所以這部四書五經(jīng),在過去無憲法觀念時代,嚴格說來就是一種憲法思想,也就是政治哲學(xué)思想的中心,法律思想的中心。其他各種哲學(xué)思想也都歸之于它,這是講好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