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等于努力?

如今“內卷”基本無處不在,孩子在肚子里時,我們就進行一些胎教,孩子出生后我們也常能聽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家長將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生怕孩子錯過了些什么,上學之后,孩子們又開始努力學習想要提高自己的排名,考進名校,考上大學后再繼續(xù)考研或者工作等等。工作并不意味著內卷的停止,無休止的加班等等都是內卷的體現(xiàn)。
所以內卷是努力嗎?不可否認的是,內卷的過程中一定離不開努力,但內卷與努力之間能畫上等號嗎?當然是不能的。說到內卷,我們不得不提出另一個概念,那就是“社會比較”,簡單來說就是將自己與社會上的其他人,在一些智力、觀念等方面進行比較。學校考試的成績排名、將自己的財產與他人進行比較、跟他人進行顏值上的比較等等都屬于社會比較的范疇。

心理專家總結內卷的人往往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心理:
成就追求:內卷的人通常希望在某些領域中取得成功和成就,這可能與其個人價值觀和社會期望有關。
競爭焦慮:內卷的環(huán)境往往導致人們感到緊張和不安,因為他們會不斷地比較自己和別人在同一領域中的表現(xiàn)。
社交壓力:在內卷的環(huán)境中,人們往往被迫參與各種活動、交際和社交圈,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低自尊:由于內卷所帶來的激烈競爭和沉重壓力,內卷的人常常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從而降低了其自尊心。

總的來說,內卷的人往往注重自己在某些特定領域中的成就和表現(xiàn),但也容易受到外在環(huán)境和社會期望的影響,從而導致種種不良的心理反應。
所以什么是內卷?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非理性競爭,當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我們可能本來是晚上十點鐘睡覺的,但是突然某一天你聽到別人說,他晚上看書看到十一點睡,那么這時候你坐不住了,你想人家那么努力,你比人家少看一個小時的書,這就是社會比較的體現(xiàn),于是開始學習學到十一點半。但這樣的之后的后果可能是你第二天上課精神不太好,于是開始犯困,造成了學習效率的下降。
別人努力,你想比別人更努力,然后超過人家,但有時候往往事與愿違。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人生的賽道其實是不同的,起點也是不同的,一路上看到的風景也是不同的。那么基于這個認知,又何來“超過”一說呢?我們的人生中固然有其他的榜樣與目標,但具體的還是要通過審視自己的狀況來定不是嗎?

當然在一定時間內,給自己設立一個所要超越的對象,也不是說就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我們應該把這一階段視作是一個自我探索,然后確定自我目標的一個階段。而不是我們最后發(fā)現(xiàn)窮其一生我們都在因為與他人比較中,為了超過他人而耗費了人生所有的力氣。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確定自己的人生路
其實早有人就內卷一次給出了答案:真正的強大并不是超過別人,而是不斷超過自己。
文章來自心靈密友https://www.xinlingmiyou.com/psychological_science/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