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的崆峒山

崆峒仙境 攝影:徐振華
大道肇始系崆峒。平?jīng)鲋?,沃野千里,生長萬物,也生長道、生長文化……
平?jīng)鍪形挥诟拭C東部,地處陜甘寧三?。▍^(qū))交匯處,是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因前秦大將軍苻堅平定前涼置平?jīng)隹ざ妹?,?區(qū)1市5縣。
平?jīng)鲋?,蒼天厚愛。戈壁西去,獨留崆峒一柱綠;漠風(fēng)北來,化作涇河百里波;冬無嚴(yán)寒,暖風(fēng)輕撫游人醉;夏無酷暑,千年槐蔭故事多。
森林覆蓋率達(dá)33%以上,先后獲得“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示范市”“世界養(yǎng)生大會指定宜居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2019全國避暑旅游十強(qiáng)城市”等殊榮,“問道崆峒·養(yǎng)生平?jīng)觥蔽穆闷放旗陟谏x,被譽(yù)為“道源圣地”“書畫之鄉(xiāng)”“武術(shù)之鄉(xiāng)”“針灸之鄉(xiāng)”“圍棋之鄉(xiāng)”。
絲綢之路三千里,平?jīng)鲎鳛椤拔鞒鲩L安第一城”,是“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全市A級旅游景區(qū)26個,如珠玉之輝光彩奪目,自然文史景觀100多處,似百花盛開芬芳馥郁,聆聽平?jīng)龉适拢M享鳥語花香。
偏安西北的平?jīng)?,有座崆峒山,山雖不高,卻因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而名揚(yáng)海內(nèi)外,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yù)。
崆峒山既有北國的雄壯,又兼南國的秀美,被稱為“西鎮(zhèn)奇觀”,以“五岳推為伯”“勢壓玉關(guān)雄”的氣勢吸引著歷代人們登臨覽勝,傳說黃帝、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登臨過崆峒,著名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也曾“嘗西登崆峒”。
千百年來,母親河涇河奔流不息,滋潤和孕育著沿途的黃土地以及黃土地上的人們,日漸消瘦??尚壑盼鞅边呞锏尼轻忌?,依然巍峨挺拔,秀麗多姿,引來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郊等無數(shù)文人墨客登臨覽勝,歌之誦之。這些詩作傳達(dá)了詩人對崆峒雄秀風(fēng)光的贊美、對美好傳說的神往,引發(fā)了人們悠悠思古之情,成為崆峒文化的詩意存在。
“紫塞流沙北,黃圖灞水東。一朝辭俎豆,萬里逐沙蓬。河流控積石,山路遠(yuǎn)崆峒。君恩如可報,龍劍有雌雄?!睋?jù)說,這是最早描寫崆峒山的詩詞,出自7歲就能寫詩的初唐大詩人駱賓王的《邊城落日》。
此外,詩人杜甫,也多次寫到崆峒,《寄高三十五書記》“主將收才子,崆峒足凱歌”是真心稱贊高適的才華,衷心為朋友得償所愿而高興;《贈田九判官梁丘》“崆峒使節(jié)上青霄,河隴降王款圣朝”則是贊頌當(dāng)時的名將哥舒翰平定河西之功。還有柳宗元《涇水黃》、李嘉祐《題靈臺縣東村主人》、許棠《過分水嶺》《隴上書事》均為佳作。
不僅于此,在詩人眼里,有鶴的地方就有仙氣,仙鶴棲息的地方是可以長生不老與來去自由的極樂世界,常有仙人在此修煉。鶴作為道教的文化符號,在詩歌中常作為引發(fā)詩人仙道聯(lián)想的物象出現(xiàn)。正如賈島所言:“鶴過君須看,上頭應(yīng)有仙?!痹诒姸嘣娙斯P下,崆峒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明喬世寧《元鶴行》以“我聞崆峒山,上有古仙庭”“胡不即跨元鶴去。來往蓬邱渺煙霧,日與群仙共嬉豫”來表現(xiàn)對仙道的向往。王崇古更是在其《游崆峒》一詩中直抒胸臆:“我來謁帝橋陵宮,皆說仙人張三豐。日落題詩帝庭側(cè),月明跨鶴游崆峒。仙蹤不可攀,仙路尚可躡。努力訪名山,來叩長生訣?!痹娙寺犝f仙人張三豐以鶴為坐騎,在崆峒山修煉,于是也來此一游,想尋求長生不老之秘訣。馬文升《游崆峒》選取“蒼龍”“元鶴”等意象突出崆峒山的仙氣,最后以“何須更問蓬萊島,此地令人欲掛冠”之句感嘆崆峒山比蓬萊島更使人向往。
崆峒仙山,煙霧繚繞。這里有美景,有歷史,也有傳說。據(jù)記載,上古時期仙人廣成子長年居于崆峒山的混元洞修道,時常邀請仙友赤松子前來談仙論道,品茶對弈。
最早把崆峒山當(dāng)作神山、仙山來寫的是李白。李白一生深受道教思想影響,對道家文化最為推崇,一心求仙尋道,被稱為“謫仙人”。他的詩歌中有很多都蘊(yùn)含著濃郁的仙道思想,如《登峨眉山》,描繪了峨眉山勝景與奇異傳說之后,表達(dá)了“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的成仙愿望;《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李白借助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手法描繪了一個瑰麗奇特、繽紛多彩的神仙世界,表達(dá)了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詩末更是直接慨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表達(dá)了自己對名山仙境的向往。
如今,又因有著“崆峒山色天下秀,自古西來第一山”之美稱,一年四季人來人往,以求領(lǐng)略崆峒春夏秋冬的各色美景。
作為國家第一批5A級旅游景區(qū),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風(fēng)骨。從山底到山巔,植物茂盛、寺觀繁多,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
自秦漢時期這里就有了人文景觀,此后經(jīng)過歷代的修建,山間道觀林立、亭臺掩映,樓堂館所、廟宇寶剎,逐漸形成了“九宮八臺十二院”中的四十二處建筑群,成為一座聞名天下的道教名山。
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云、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臺寶塔。
近些年來,又先后新修了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問道宮等三十五處景點。整個建筑群凝重典雅,氣魄宏偉,每一個角落處都散發(fā)著歷史的濃厚底蘊(yùn)。
文字?|?劉薇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