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進自閉癥孩子的良好行為?
良好行為是重要的,需要被強化,避免強化不良行為也同樣很重要,當您看到自閉癥孩子做出你不希望再發(fā)生的行為時,應該采取哪些有效方式呢?來聽聽宜童老師是怎么解答的吧!
No.1、故意忽視
故意忽視是指將注意力從孩子的不良行為上移開,主要是保證您并沒有無意中用注意來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這種管教孩子的方法對于減少學前兒童發(fā)脾氣行為很有效,孩子發(fā)脾氣時若您加以責備,或給予注意則可能無意中強化了這種不良行為。

試著運用故意忽視來減少孩子發(fā)脾氣的行為,如果孩子是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那么您可以離開那個房間,直到他停止發(fā)脾氣再回來,或者你轉(zhuǎn)過身去,假裝專注于其他事情,當他的不良行為終止時給予充分的關注,但一定不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妥協(xié),給予物質(zhì)獎勵或者是活動獎勵。
情境1:孩子不停地哀求,提要求,無理取鬧,大聲哭叫時,盡量不要與孩子有互動,不要試圖跟孩子講道理來說服孩子,也不要以討價還價的方式用其他東西來滿足孩子,可以使用故意忽視。
當不得不阻礙孩子的某些行動時;如扔東西、要求抱著呀、亂跑等行為,盡量不要用語言,不要有目光對視,盡量以身體的阻隔和肢體上的輔助來阻止孩子的傷害性和破壞性行為,當孩子的行為漸漸停止情緒趨于平穩(wěn)時,可以安慰孩子,與孩子有一些互動,嘗試要求孩子做一件極其簡單的任務;比如:去拿張紙巾擦擦眼淚,當孩子完成指令時可以獎勵孩子他喜歡的東西。

情境2:還有一些行為是不能使用故意忽略的,比如自我刺激行為;自我刺激這一類的行為的強化刺激是由自身提供的,所以不接受他人的控制;同時一旦行為發(fā)生,孩子馬上就能得到滿足;所以不可能實現(xiàn)行為不被強化,換句話說只要行為一旦發(fā)生,它就直接被得到強化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阻止該行為發(fā)生來盡量減少行為受到強化的時間頻率和強度,所以當這一類行為發(fā)生時可以通過肢體輔助對行為進行適當?shù)淖韪?,使行為停止下來,同時可以給孩子發(fā)指令引導孩子做其他的事情。
需要我們提高自己的意識盡量使用正面的語言和肢體上的輔助來讓孩子停止行為,絕對不可以使用故意忽略來忽視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比如孩子甩手您可以輕輕地用手把孩子的手臂略往下壓,用語言提示說:“把小手放好”。
No.2、獎勵良好的替代行為
如果大聲哭鬧是不可以接受的“目標行為”,替代行為就是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想法。如果孩子想要某種東西時總是用哭哭啼啼來表達,那您就應該在他正常用語言表達需求時給予滿足,獎勵代替行為并加強它。

需要減少的目標行為:一、哭哭啼啼;二、搶奪玩具;三、不順心時發(fā)脾氣;四、打人
需要增加的良好行為:一、用語言表達;二、分享交換玩具;三、不順心時能自控;四、用語言解決問題
No.3、幫助形成所期望的行為
假如孩子想搶別人玩具,那么你應該告訴他可以交換玩具,不要搶,然后給他示范,并幫助他輔助練習這一技能。
父母表現(xiàn)出許多行為總是為孩子所目睹,孩子通過觀察模仿您和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如何做出自己的行為,不要無意中做出您不想讓孩子學習的行為。

當您處于困境或與他人發(fā)生沖突時,您的孩子會格外注意您,通過觀察,他可能會在學習著自己將來如何應對挫折沖突,如果你總是嘲諷批評其他人,那您實際上就是在教孩子以無理的語言和抱怨來對您和他人,通過觀察父母,孩子們學到了受到傷害時就會咒罵,看到父母情緒和行為失控,孩子就會發(fā)脾氣。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不僅需要愛和紀律的約束,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需要規(guī)劃。
最后我們來敲黑板劃重點總結下:一、鼓勵和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二、故意忽視某種不良行為;三、確定某種不可取得行為之后,獎勵相應的良好的的代替行為;四、幫助孩子練習他們需要掌握的行為;五、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