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言B語221206
想法零零星星的冒出來,沒有什么大的議題,記錄兩個小的想法。

關于《1984》
我一直對看《1984》電影的那個下午記憶深刻,但我忘了那天天氣如何、甚至忘了季節(jié)如何,我印象中那天的天氣就像電影里那樣陰沉,那個下午我有些迷惑的,帶著敬仰的觀看了這部作品。
帶著敬仰自無需多言,原書也算名著,且是三部曲中改編為電影的一部著作,這對于不喜歡讀書的我來說非常重要。迷惑則是因為無法帶入,不理解電影開頭時的毫無吸引力的性交易片段,不理解男女主情感的萌生和發(fā)展,也不理解主角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前兩者在我二十歲左右時思考的更多些,畢竟關于性我總是思考的更多些;后者則讓我在今年思考的更多些,從前我覺得1984是妥妥的魔幻文學,設定很新穎,故事框架也完整,但那些情節(jié)只適應于那個世界,與現實聯系不大。
所以我常常帶著疑惑回味這部電影,上大學之后又去讀了書,我以為是電影省略的情節(jié)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讀完書后發(fā)現并非如此。疑惑主要集中在兩點:銷毀/更新外在的信息記錄真的有用?人的觀點真的可以這樣隨意擺動?
經過今年下半年之后我完全相信了1984對于人性的描述是真實的,或許在某些情節(jié)上有稍微夸張的成分,但是其情節(jié)發(fā)生所基于的人性是真實的。
有空要再拜讀一下。
?

關于面試的“緣分”
在跨行找工作的過程中,經常聽到面試官問此類問題:為什么不選擇在本行業(yè)工作?我通常會半坦誠半騙人的說自己喜歡接觸新的事物,在接觸新事物后發(fā)現自己對XXX很感興趣balabala,前半句是真的,后半句則取決于我投的是哪個職位。但也不算騙人,因為相比于去設計院畫圖和當公務員,我對其他很多工作都更感興趣。
同樣的回答曾經接受到兩種不同的評價,是來自于兩個面試官的,我非常感謝這兩位面試官,愿意把對我的真實的感受講出來。兩位面試官都是做2B產品的,賽道不同,我回答的答案也是:沒有給自己限制賽道,希望做一些傳統(tǒng)服務與新技術結合的東西,比如我也會投一投智慧交通的產品。
一位面試官評價:哈哈,你很坦誠,其實對于應屆生來講你選一個感興趣的方向,工作3、5年再找自己更合適的發(fā)展路徑也是很正常的,算是偏正面的評價,后面我也拿到了這家公司的offer。
另一位面試官則評價:你的綜合能力還可以,但是你還沒有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一個賽道,每個賽道有不同的玩法和規(guī)則,我覺得對你來說想清楚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才更重要。然后把我掛了。
這兩位面試官我都報以感激的態(tài)度,因為相比于我單方面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我也希望能夠從面試官那里聽到一些評價,每一個評價可能都不足夠客觀,但是越多越好。
這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同樣的表述,不同的人產生了正反兩種評價,我想面試中還是應該盡可能的展現真實的自我,認同你的人自然會對其給予肯定,不認同的人也沒必要在后續(xù)流程互相耽誤時間。不過這建立在機會還比較多的情況下,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還是能舔則舔。
希望以后我有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也希望自己能夠盡量的keep 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