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駒列傳】皇帝的時代:魯鐸象征本紀(五)
第二章:不敗神話(下)
“向皇帝,獻上一切”
被認為備前錦最有機會的皐月賞。魯鐸象征也贏了。由于血統(tǒng)的原因,此前備前錦就被普遍認為是英里跑者(miler)。而在自己更擅長的2000米賽道上,備前錦輸給了魯鐸象征兩次。更何況是之后的日本德比和菊花賞呢? 因此當時的風(fēng)評幾乎全部倒向了魯鐸象征。
在皐月賞之后,備前錦又參加了NHK杯(Gll,今NHK一哩杯, 3歲限定Gl),即當時的日本德比試賽,如此一來,日本德比(5月末)就將會是它3歲的第6場比賽,這實在是太過勉強,許多人都對這樣密集的賽程安排感到不解,有人猜想道“反正也贏不了魯鐸象征,所以不如利用較弱的對手來賺取獎金?!?從這種猜測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兩匹馬之間已經(jīng)決出了勝負。順帶一提,在NHK杯上,備前錦輕松取勝,讓其他參賽馬望塵莫及。而如果連接近備前錦都做不到,其余的3歲馬又怎么可能和魯鐸象征抗衡呢?
在日本德比上,魯鐸象征理所當然地取得了壓倒性的第一人氣。第二人氣的備前錦,雖然在NHK杯上展現(xiàn)出了與他馬截然不同的強大實力,然而嚴酷的賽程帶來的疲勞和2400米的距離,讓它得到的支持遠遠稱不上是“魯鐸象征的對手”,據(jù)說,這次出賽是因為馬主的強烈要求。成宮明光曾經(jīng)透露,考慮到備前錦的距離適性,“如果可能的話,不想?yún)⒓拥卤取?。比起彌生賞和皐月賞“兩強爭霸”的氣氛,更加不利的條件讓備前錦戰(zhàn)勝魯鐸象征的希望微乎其微, “魯鐸象征的德比”的氛圍支配著整個賽馬場。
“知道如何取勝的馬”
日本德比,是某種意義上最能反映魯鐸象征強大之處的一場比賽。這天的魯鐸象征,由于快速的先行馬,開賽后處于比平時稍靠后的中團。
一向以冷靜沉著著稱的岡部幸雄,這次似乎有點著急了。如果與最前方的差距再繼續(xù)擴大可就不妙了。在第2彎道附近,岡部幸雄做出了判斷,于是他向魯鐸象征發(fā)出了向前沖的指示。
然而,與岡部幸雄的指示相反,魯鐸象征完全沒有加速。這種事之前從未發(fā)生過。即使發(fā)出更強烈的指示,魯鐸象征還是毫無回應(yīng)。
在馬主席觀看比賽的和田共弘,看到無視岡部幸雄的指示,維持原速的魯鐸象征,明白有異常情況發(fā)生了。
“連這么強的馬也贏不了德比嗎…!?”
這時,和田共弘已經(jīng)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靜靜地閉上了眼睛。不顧絕望的和田共弘和鞍上冷汗直冒的岡部幸雄,轉(zhuǎn)過第3彎道的魯鐸象征,仍然沒有要加速的跡象。
就在岡部幸雄快要放棄的時候,魯鐸象征終于行動了。在第4彎道的時候,魯鐸象征在岡部幸雄沒有指示的情況下向前進發(fā),一個接一個地超越其他馬。
跑起來之后,和往常一樣,不,比往常更強的魯鐸象征出現(xiàn)了。在終點線前,魯鐸象征順利地擺脫了馬群。以不敗戰(zhàn)績摘得雙冠。這是一場著差無法顯示的,壓倒性的勝利。
首次德比制霸的岡部幸雄,在勝利的喜悅之余,也有一種脊背發(fā)寒的感覺。從新馬戰(zhàn)開始,野平祐二和岡部幸雄就一直試圖告訴魯鐸象征賽馬是什么。事實上,剛出道的新馬為了取得領(lǐng)先而在出閘后不顧一切地向前沖,在最后直線上耗盡體力被馬群吞噬的情況并不少見。但即使暫時被前面的馬拉開了距離,只要能在沖線的瞬間位于最前方就可以了。這就是野平祐二和岡部幸雄一直以來給魯鐸象征灌輸?shù)睦砟睢?/p>
然而,在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比賽中,教會魯鐸象征賽馬的自己卻被德比的氣氛所感染,忘記了在快節(jié)奏的比賽中,即使一時落后也沒關(guān)系。過早地發(fā)出了加速的指令。如果當時魯鐸象征聽從了自己的指示,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事實上,魯鐸象征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取得了勝利
“真是一匹可怕的馬………”
岡部幸雄從骨子里感受到了這匹馬的可怕之處。
繼皐月賞之后,在當天的拍照環(huán)節(jié),岡部幸雄高高舉起兩根手指。意為“雙冠王”。另一方面,在隨后的采訪中,他說“今天魯鐸象征教會了我如何取勝”,并對自己的比賽方式進行了反省。
岡部幸雄的反省暫且不表,在魯鐸象征過分強勢的表現(xiàn)面前,賽馬媒體們開始用“皇帝”來稱呼它。對于皐月賞之后無敗制霸德比的魯鐸象征,這樣的稱號完全算不上是夸大其詞。由此可見,魯鐸象征在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令人敬畏了。
魯鐸象征在4歲的夏天計劃遠征歐洲的事跡十分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贏得德比之后,由于魯鐸象征的強大實力,和田共弘就曾提出贏下高松宮杯(Gll),隨后遠征英皇錦標 (Gl)的計劃。當然,為了不過分勉強魯鐸象征,這個計劃沒有實施就被取消了,但用來作為魯鐸象征強大的證明,已經(jīng)足夠了吧。
“未選擇的路”
無敗制霸二冠的魯鐸象征,在象征牧場順利地度過了夏天。并在秋天的復(fù)出戰(zhàn)St.Lite紀念(Glll)中以3馬身之差,創(chuàng)賽道紀錄的成績壓倒性地拿下勝利。
現(xiàn)在,誰都清楚歷史上第一匹“無敗三冠馬”即將誕生了。但此時,一個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問題正困擾著象征陣營,他們正認真思考是否應(yīng)該讓魯鐸象征參加菊花賞。
3000米的菊花賞,是一場艱苦的長距離比賽。然而,對于魯鐸象征的勝利,和田共弘和野平祐二抱有絕對的信心。既然如此,參加這樣的比賽,理所應(yīng)當?shù)孬@勝有什么意義呢?
而如果參加菊花賞,魯鐸象征就不得不在一周內(nèi)連斗日本杯。
在邀請歐美本土馬參賽的第一屆日本杯上,當時日本的一流馬如Monte Prince和Houyou Boy在美國的二流馬面前一敗涂地,令日本的賽馬工作者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盡管此后通過不斷的努力,日本馬的成績逐漸改善,但最好成績就是去年共榮承諾取得的2著。作為東道主的日本馬,一次都沒有贏過。
對于讓速度象征等遠征海外,以世界賽馬為目標的和田共弘和象征牧場來說,日本杯是無論如何都想贏下的比賽。但是,如果參加菊花賞的話,即使是魯鐸象征,在日本杯上可能也無法發(fā)揮其全部實力。
到底是參加菊花賞,以史上首次的無敗三冠為目標,還是以完全的狀態(tài)準備日本杯,回避三冠的菊花賞呢? 對象征陣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去把菊花賞拿了吧”
即使魯鐸象征沒有獲得三冠王,這個世代最強的馬是誰已經(jīng)一目了然。這不僅僅是象征陣營的自負,更是幾乎所有人的共識。既然如此,不拘泥于三冠,直接參加日本杯,與以千明代表為首的上一代以及國外尚未見過的強敵們進行較量。這就是當時和田共弘的想法。
在賽馬的發(fā)祥地英國,一流的3歲馬為了備戰(zhàn)決出歐洲最強馬的凱旋門賞,回避三冠的最后一冠圣烈治錦標早已不足為奇。在日本這樣做,又有什么問題呢?因此,魯鐸象征一度被認為很有可能回避菊花賞。
但與英國不同,在日本,“三冠王”依然閃耀著光芒。馬迷們熱切盼望著魯鐸象征的菊花賞。在魯鐸象征可能回避菊花賞的傳聞首次被報道時,主辦方被如“為什么允許無敗二冠馬不以菊花賞為目標這樣荒唐的事情發(fā)生”的抗議淹沒了。對此主辦方也是無能為力,但這樣的輿論最終傳到了和田共弘的耳朵里。
連斗菊花賞和日本杯,就是這樣在無可奈何之下最終做出的決定。對著眼未來,從不勉強魯鐸象征的和田共弘而言,這樣的賽程,是他一生做出的唯一一次不合理的決定。
“老伯樂之淚”
魯鐸象征就這樣以三冠為目標開始前進。說起三冠馬,前一年的千明代表贏得了皐月賞,日本德比和菊花賞的冠軍,使它成為自神贊以來19年后第一匹贏得三冠的馬。然而,由于夏季調(diào)整的不順利,千明代表在初秋的京都新聞杯以4著敗北。但在菊花賞上,它一掃前次失敗帶來的不安,在最后的坂路上不斷加速,這種打破了常識的跑法讓觀眾們尖叫連連,盡情享受著三冠馬 “誕生”之時的苦痛與快樂。
然而與充滿戲劇性的上一年不同,在比賽之前,魯鐸象征贏得當年的三冠似乎已經(jīng)是既定事實了。連春季最大的對手備前錦也已經(jīng)轉(zhuǎn)到短距離戰(zhàn)線,并在轉(zhuǎn)入短距離后的第一戰(zhàn)スワンS(Gll)中受傷,被迫隱退。
“如果沒有魯鐸象征……”
人們不禁發(fā)出這樣宛如詛咒一般的感嘆,盡管被一再擊潰,但遙遙領(lǐng)先其他同時代馬,與魯鐸象征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備前錦,都走下了舞臺。再也找不出一匹能阻止魯鐸象征的3歲馬了。在壓倒性的實力面前,三冠已經(jīng)是“未來的歷史”了。
在菊花賞前數(shù)日,一位老人前來拜訪為了比賽而來到京都的和田共弘等人。他就是曾經(jīng)管理過神贊的關(guān)西著名調(diào)教師武田文吾。他流著淚對和田共弘和野平祐二這樣說道:“和田先生,野平先生。非常感謝你們。我以為在我有生之年不會出現(xiàn)能超越神贊的馬了。但是,魯鐸象征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神贊……這樣我也能安心合眼了……”
神贊是包攬了經(jīng)典三冠、天皇賞、有馬紀念的五冠馬。"超越神贊”是此后不斷發(fā)展著的賽馬界一直追求的目標。但管理神贊的武田文吾卻給予了雖然無敗,但還只是雙冠王的魯鐸象征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見它是多么的出類拔萃。賽馬界的口號從“超越神贊”變成“超越魯鐸”,已經(jīng)只是時間問題了。
“無敗三冠”
魯鐸象征沒有辜負這樣的期待,贏下了菊花賞,成為了無敗三冠馬。
當天的魯鐸象征出閘后位于比平時靠后得多的中團,但隨著比賽的進行,它在馬群中逐漸前進,并在第4個彎角一口氣加速,沖過了終點線。 盡管最后Goldway追到了3/4馬身內(nèi),但感受到背后氣息的岡部幸雄,確信著自己的勝利,幾乎沒有加鞭。用他的話說,這就是那種魯鐸象征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拉開的“永遠的差距”。
與前年不同,這一年的三冠,可以說是“早已注定”了的。
在拍攝環(huán)節(jié),岡部幸雄高高舉起三根手指。 就這樣,三冠宣言成為了現(xiàn)實。
轉(zhuǎn)自NGA:oscar4231《皇帝的時代:魯鐸象征本紀》
https://ngabbs.com/read.php?tid=27219869
(原作者已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