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上章回顧
道生萬物,損之而益為生,益之而損為
殺。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長久呢,人們通常都
崇尚益之而損,所以都不得盡其天年。天下之
至強者,更不能盡其天年,所謂不得其死。所
以,侯王治理天下也應當引以為鑒,不要用無
道之強梁,而應用道之柔弱。如何運用道之柔
弱呢,這正是本章要講的內容。下面進入正文
部分。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之至柔,道也。天下之至堅,物也。
天下再堅硬的事物,也莫不是陰陽二氣所
化成。而道之虛漠沖和之氣,則是調和二氣的
指揮者和設計者。再堅硬的東西對它來說,都
如同馳騁于無物之境。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無有,至柔之柔,無形無狀,無物無像,
虛漠沖和之氣,未始有有者,是謂無有。
無間,至堅之堅,堅硬到沒有任何間隙。
再堅硬又如何呢,至柔之虛漠之氣,依然可以
馳騁在這沒有間隙的最堅硬的東西里面。
我以此而知道,人之所為,有為之益,不
過都是益之而損。而道之所為,無為之益,則
是損之而益。
萬物莫不賴道而成,以道充體。道充之,
益之,雖無為卻無不為,無所益而無不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從來不用告訴萬物如何生活,它們自會
自然而然的生生不息。這是不言之教。正是因
為道從來不耳提面命的告訴人們如何如何生
活,人們反而刻意以其天真合其天命,率性而
成,盡其天年。
道也從來不刻意增益萬物什么,如此,萬
物才能盡其天年。不至于如強梁者那樣,不得
其死。這才是真正的不益之益,無為之益。
反觀天下之人,具有這般不言之教無為之
益的德行的人,太少了。人們通常更喜歡崇
尚一些偽詐巧智之言論德行,以妄為常。老覺
得別人應該怎樣怎樣,不僅如此,還自作聰明
的,去做一些自認為有益于自己和別人的行
為,越是這樣,反倒越是益之而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