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死“家長群”的一棵稻草
相關新聞:“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因為老師在家長群里要求,家長要批改作業(yè)、輔導功課等,使得家長們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職責和工作,于是生氣地退出了家長群。
他還生氣地說:“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

視頻結尾處,這位家長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遇到這樣的事情,引發(fā)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和感慨?!?/p>
還引發(fā)部分網友的憤慨,有的表示自己念書時,老師都是自己批改作業(yè),現(xiàn)在的老師真是太不負責任了。
以過去的經驗舉例現(xiàn)在,看來很多人不知道2020年都快過去了,中國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樣子。

從短視頻以及相關的家長輔導作業(yè)的各種段子越來越多,就足以說明現(xiàn)在的孩子教育模式和以前有很多不同。
都2020年了,不會還有人以為學習只是老師和學生的事吧?家長能獨立其外?
應運而生的就是“家長群”。
本應該是交流溝通互助的方式,卻成了部分老師和家長推卸責任的平臺。
很多家長,以為加了家長群,就是對孩子負責了。
很多老師,為了圖省事,會把作業(yè)發(fā)到家長群里,也不管家長和學生有沒有看到。更過分的是,把不知道從哪找來的試卷習題,要求學生自行打印后去做。

要求學生讀書、背書,看課外書,拍成短視頻發(fā)到家長群或者朋友圈,以作為驗收作業(yè)。實際上,老師很難全部看完,有一定效果,但形式大于內容。

老師有老師的問題,家長難道沒有問題嗎?
以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一個班少則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就算一個老師只帶一門課一個班,那工作量也是驚人的。再加上學生基礎不同、能力不同、心態(tài)不同、進度不同等,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學校能提供的只是基礎教育,而很難提優(yōu)教育。學生的課時時間已經擠滿了,老師也無從下手,只能增加作業(yè),同時要求家長分擔課外的責任。
究其根本,是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學生成績要靠老師、家長、學生三方共同努力,一方撂下責任另外兩方的壓力就很大 。
為什么要提高學生成績呢?有人說學校只為了自己的升學率,這不開玩笑嗎。讀書雖然不一定改變命運,卻是底層向高層為數不多的公平通道。
學生不做作業(yè)了,學生輕松了,老師輕松了,家長輕松了。而那些重視成績的學生更有機會升學了。
中國學生的整體素質年年提高,但中國高校的名額卻大體不變。你不努力,就失去了機會。你努力了,別人更努力,就陷入“內卷”。
所以那些要給學生減負的不現(xiàn)實,更沒法去增加作業(yè)。

所以:
一是加強加快大學之外真正職業(yè)學校的建設和改造,普通大學生多如牛毛,但中國許多行業(yè)里缺太多職業(yè)、專業(yè)人才。中國現(xiàn)在的很多技校,臟亂差,糊弄學生的人生,以至被公眾鄙夷嫌棄,完全是雞肋的存在。
二是整頓規(guī)范教育機構,讓他們合理合法的,不亂收費,對傳統(tǒng)教育進行補充,為老師和家長減輕負擔。實際上,目前已開始要求相關機構持教師證上崗。
三是加強線上教育,互聯(lián)網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問題,同時有利于教育優(yōu)質資源的充分利用,未來對教育的影響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四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專業(yè)的定期的培訓,同時集思廣益,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五是指導家長做好輔助性工作,而不是讓家長代替老師輔導作業(yè),比如抄寫的內容讓家長監(jiān)督就好了,試卷練習還是交給專業(yè)的老師和培訓機構。
六是探索家長和老師、學校之間的交流模式,不是單純的信息傳遞,而是想方設法進行有效互動,想方設法解決各自的難處。
八是鼓勵教育發(fā)達地區(qū)進行各種模式的試點,探索新教育方法和模式。像江蘇有些地區(qū)小學多了一節(jié)晚輔導課,相當于晚自習,讓老師有時間指導學生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