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jīng)典的七幅對聯(lián),句句哲理

這些經(jīng)典對聯(lián),濃縮了前人的智慧,說盡了人生百態(tài)。
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這是一副拆字聯(lián),“若”字的“丿”,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丶”,守住了,就是“名”字。
人字有兩筆。
一撇寫放下: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揮之不去的執(zhí)念,當舍;有緣無分的感情,當離。
一捺寫堅守:推杯換盞時守住底線,喧囂紛擾間守住初心,物欲橫流前守住原則。
不計較,不攀比,不盲從,放下欲念,守住底線,才能活好一個“人”字。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蘇東坡曾去拜訪王安石,在書房里,他看到了一首還沒寫完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br>
蘇東坡當時就笑道,一個大宰相,怎么不知道黃花是枯萎卻不落瓣的啊,便提筆回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p>
后來,蘇東坡被貶黃州,有位朋友邀他去賞花喝酒,他看到了滿地的菊花瓣驚訝地問道:“菊花不是不落瓣嗎?”
朋友說:“其他地方的菊花不落瓣,可我們黃州的菊花,那可是會落瓣的?!?/p>
蘇東坡聽完后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無知啊!
我們的認知,就像是一座圍城,困在里面的人,無法看清外面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堅信的真理,也可能是錯的。
所以每次在評價別人前,先學會審視自己。

何無忌,魏無忌
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張相如,藺相如
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小神童于謙14歲時進京趕考,遇到的主考官叫虞謙,與他同音。
點名的時候,主考官連叫三次“于謙”,無人回答。問他為何不答,他說:“我和主考同名,所以不敢回答。”
主考官說道:“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這三個歷史名人都沒有忌諱,所以你呀,也不必忌諱。
于謙聽了,從容回答:“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p>
雖然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字都叫相如,可實際上,我比起您可差遠了!
主考官虞謙的可貴之處,就在于雖身居高位,卻能待人謙遜。而考生于謙的涵養(yǎng)在于,在老師面前,始終能保持謙卑。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p>
做人,最不該有的,就是身份感,最應該保有的,是一顆謙卑心。
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qū)捥幮?/strong>
這副對聯(lián),出自晚清名將左宗棠。
要有遠大抱負,順應人生的際遇,享受平淡的生活;
做事要高瞻遠矚,做人要腳踏實地,給別人留有余地。
抬頭能仰望星空,埋頭能一心趕路。
有如此格局,面對復雜的局勢,才能處變不驚,泰然處之。

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宜
世事多因忙里錯,且更從容
歷經(jīng)徹骨寒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
正如海明威所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不要怕錯,只怕不做。越挫越勇,才是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br>
心靜使人理智,在冷靜的觀察中審時度勢,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斷。
而急中生智,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事,快速調(diào)整為“靜音”狀態(tài),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
穩(wěn)住心緒,摒棄雜亂,沉住氣,方能應對萬難。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這是曾國藩最經(jīng)典的對聯(lián)之一。
不要好高騖遠,但是要高瞻遠矚;不要錙銖必較,但是要腳踏實地。
“大處難處看修養(yǎng),小處細處看態(tài)度”,有時候決定成敗的,往往是細節(jié)。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所謂禍從口出,不該問的事不要問,不該說的話不要說。
用心聆聽,守住本心,更能以管窺豹,洞察秋毫。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碧斓亻g的事,沒有絕對的福與禍,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同理,難境與易境,樂處與憂處,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兩面。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二者總是在相互轉(zhuǎn)化。
人要有憂患意識,明白身上職責,莫要貪圖享樂。
所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