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簡答|金石學(xué)代表性著作(二)

文博簡答
文博碩士考研資訊
簡述金石學(xué)代表性著作
11、格古要論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物鑒定專著。曹昭撰。三卷。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成書。內(nèi)容包括古銅器、古畫、古墨跡、古碑帖、古琴、古硯珍奇、金鐵、古窯器、古漆器、錦綺、異木、異石十三論,為繼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等書之后更完備的鑒別古物書籍,系當(dāng)時收藏買賣古物之風(fēng)盛行的產(chǎn)物。明景泰、天順間王佐增補此書為十三卷,名《新增格古要論》。明萬歷間胡文煥刻《格致叢書》,內(nèi)有五卷本《格古要論》,但編排異于前兩書。
12、西清古鑒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梁詩正等奉敕編纂。四十卷,附《錢錄》十六卷。乾隆十六年(1751年)成書,乾隆二十年內(nèi)府刊行。仿《宣和博古圖》體例,收錄清宮廷所藏商周至唐銅器1529件,多為商周彝器。皆篆繪器形及銘文,間出考釋。惜摹寫不精,偽器約占十分之三,考證疏陋,但仍可窺皇室舊藏,別具價值。后王杰等奉命編纂《西清續(xù)鑒甲編》二十卷、《西清續(xù)鑒乙編》二十卷,清廷又編《寧壽鑒古》十六卷,亦真?zhèn)坞s糅。四書合稱“西清四鑒”。13、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阮元編錄,朱為弼助為編定審釋。十卷。嘉慶初年成書。嘉慶九年(1804 年)自刻刊行。著錄銅器銘文550件,其中商器173件,周器273件,秦器5件,漢晉器99 件。銘文后附釋文考證。書前有《商周銅器說》兩篇、《商周兵器說》一篇,綜論銘文價值及彝器的發(fā)現(xiàn)研究。是書乃續(xù)薛(尚功)書之作,為清代著錄考釋傳世銅器銘文著述中年代較早且內(nèi)容較好的一部,對后世影響很大。
14、寰宇訪碑錄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孫星衍、邢澍合撰。二十卷。嘉慶七年(1802 年)成書。載錄周秦至元代碑刻目錄8 000 余種,其中包括部分文字瓦當(dāng)。全書按年代序列,注明存石地點、拓本藏家、書體及立石年月。傳世有嘉慶、光緒刊本。后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五卷,羅振玉《再續(xù)寰宇訪碑錄》二卷及劉聲木《續(xù)補寰宇訪碑錄》二十五卷,均對是書有所增補。
15、金石萃編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王昶撰。一百六十卷。嘉慶十年(1805 年)成書。所收以石刻為主,兼錄銅器及其他銘刻,計1500 余種,時代自先秦以迄遼金。書中先為石刻、銅器標(biāo)目,下記形制、存地,墓錄原文,繼以匯集諸家考釋及王氏考釋或按語。后世多有續(xù)補,其中清人陸耀遹《金石續(xù)編》二十一卷最著。羅振玉于1918 年刊印《金石萃編未刻稿》三卷,為王氏未竟之作。
16、金石索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馮云鵬、馮云鶴兄弟合輯。十二卷。嘉慶末年成書。道光元年(1821年)自刻刊行。金索六卷收錄鐘鼎、兵器、權(quán)量雜器、錢幣、璽印和鏡鑒等。石索六卷收錄歷代石刻及銘文磚瓦。上自商周,下迄宋元。每器多附器形及銘文拓本,后附釋文考證。內(nèi)容豐富,選材尚精,是一部綜合性古器物大全,但鑒別間有不當(dāng)。17、說文古籀補
清代古文字學(xué)著作。吳大澂著十四卷。光緒九年(1883 年)刊行。收錄銅器、石鼓、錢幣、璽印、陶器上的古文字 3 500余字,依《說文解字》部首類次,每字皆注明出處。光緒二十一年重刊時又增補1200 余字。選字審慎,旨在訂正《說文》闕誤,考溯制字源流,對后世古文字研究有較大影響。后有丁佛言著《說文古籀補補》,強運開著《說文古籀三補》。
18、意齋集古錄
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吳大澂未竟之作,后由其門人整理成書。二十六卷。1917 年影印出版??偰渴珍浬讨芷? 048、秦器19、漢器76、晉器1,共1144 器銘文拓本,但蓋、器每分為二,又有重出和漏目者,實得銘文拓本1029器,間有考釋。是書墨拓精良,釋論確當(dāng),是清代金文拓本書中較好的一種。另有《愙念齋集古錄釋文賸稿》二卷,為金文考釋遺稿,1919年輯印刊行。
19、語石?清代金石學(xué)著作。葉昌熾著。十卷。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刊行。敘述碑刻制度、文字內(nèi)容、書法演變、墓拓技術(shù)、收藏辨?zhèn)蔚龋娌捎嘘P(guān)石刻的遺聞逸事,凡484條,研究對象從傳統(tǒng)的碑志擴大至橋柱、井欄、石人、石獅題字,為中國第一部通論古代石刻文字的綜合研究著作。后有柯昌泗著《語石異同評》,對此書多所補正。
20、周金文存
現(xiàn)代金石學(xué)著作。鄒安輯。六卷,附補遺。1916 年倉圣明智大學(xué)出版。著錄清世所見周代彝器銘文拓本,以鄒氏自藏為主。按器序列,其中樂器86、炊器284、食器449、水器134、酒器264、兵器232、用器96,合1545 器。又以字數(shù)多少次第先后。目下記器名、銘文字數(shù)及藏家,卷末有附說,雜記得拓經(jīng)過、銘文勘誤等,無考釋。
注意:答案整理自書籍,非標(biāo)準(zhǔn)答案,僅供參考
考查院校:2011鄭州大學(xué)、2012吉林大學(xué)、2016中國人民大學(xué)、2019南京師范大學(xué)
本文參考
《中國考古學(xué)大辭典》王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