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愛國詩人辛棄疾是靖江女婿?這是真的嗎……

2021-01-18 10:13 作者:靖江市融媒體中心  | 我要投稿

近日,參加今年兩會的政協(xié)委員們都收到了一本《馬洲文化》2020年第九期,在固定欄目“姓氏家譜”中,有篇題為《靖江范氏家譜述略》的文章,文中提到,南宋著名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是靖江范氏女婿。

這是真的嗎?

家譜中除了記載有

先祖資料、世襲傳承、家規(guī)家訓

還有什么內容

能夠給后人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

我們又該如何尋找并研讀自己的家譜?

帶著這些問題

小編采訪了該文作者、

靖江市圖書館古籍和地方文獻部主任陳勁松

聽她講述自2015年

市圖書館籌建“靖江家譜館”以來

在家譜征集和研究過程中發(fā)生的種種故事


陳勁松

故事一、辛棄疾是靖江范氏女婿

辛棄疾,南宋著名將領、文學家、豪放派代表詞人,其妻范如玉,為辛棄疾寓居京口(今鎮(zhèn)江市)時所娶,范氏為南投宋廷的原金國新息縣令范邦彥之女。為什么說范邦彥是靖江范氏始祖呢?據陳勁松介紹,這就是與范氏家族的家譜有關了。


靖江市圖書館藏有三部范氏家譜。其中《靖江范氏宗譜文笏房支譜》(世德堂),為1999年新修,范廣賚主修。靖江范氏始于北宋年間,一世祖居信德府堯山縣范解崗(今邢臺以北隆堯縣境),二世祖范存為宋朝奉郎、虞部員外郎,三世祖范清臣早逝,四世祖范邦彥。


范邦彥(1096~1169),字子美,宋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范邦彥在任通判期間,因愛國官吏辛棄疾(1140~1207)規(guī)劃北伐多次駐足鎮(zhèn)江,兩人交往甚密。范公將愛女范如玉許配給辛棄疾。


范如山(1130~1196),范邦彥之子,字南伯,五世祖。在父親范邦彥令長興縣時,為便于侍親,就注添差監(jiān)湖州都酒務,歷任辰州瀘溪縣令、江陵府公安縣令。因范如山與辛棄疾是姻親,又皆南歸的中州豪杰,故二人過從甚密。辛棄疾借范宅植有文官花而抒情,題贈南伯《水龍吟》詞一首,用以表達南歸后壯志難酬,仕途偃蹇,天涯同淪落的心境。


此墨跡曾由靖江范氏世代珍藏,是靖江范氏鎮(zhèn)家之寶,清光緒五年版《靖江縣志》卷十六中記載,此翰墨之寶收藏在靖江西門范氏家中(二十四世范顯思后人),現(xiàn)下落不明。


范氏十二世祖范子惠(1397~1473),于永樂二十年偕兄同遷于馬馱沙之西隅。后續(xù)修家譜,原文續(xù)錄先祖與辛棄疾的淵源。范子惠晚年筑別墅,自號樂隱萃,樂隱萃是靖江建園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留時間最長的私家園林。


故事二、蔣中和的年表

蔣中和,靖江斜橋人,生于明代天啟六年(1626),卒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字本達。譚正壁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唯一的靖江籍文學家。蔣中和的《靖江八景》被推為靖江八景的經典之作,從他的《靖邑八景八首自序》中可以看出蔣中和對家鄉(xiāng)的摯愛之心。

我市文史專家高峰在他的著作《維東有阜》中寫斜橋蔣氏聞人,但蔣中和卒于何年,因為沒有確鑿的資料,一直是個問號。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勁松征集到《驥江蔣氏續(xù)修宗譜》,在譜中找到了蔣中和的年表,卷六錄有蔣中和的《半農齋眉三子本傳》,記錄了這位靖江文學家的生平和從政政績,也為完善他的生平資料畫上圓滿的句號。

故事三、東北劉氏靖江尋根

2019年的一天,本市一位在中山大學讀書的學生找到陳勁松,說他有位同學叫劉勃言,東北人,自稱是靖江戲魚墩劉氏的后代,希望陳能代為尋找族人,并列入劉氏家譜。陳勁松與劉勃言取得聯(lián)系后,才得知了一個凄美的故事。


據劉勃言講述,其先祖出生在靖江戲魚墩,為劉氏家族一位庶出男孩,少年求學于東林書院,后受東林黨案牽連,驚恐之下逃亡到遼東,正不知在哪里落腳時,來到一座叫“孤山”的山腳下,想起家鄉(xiāng)的“孤山”,這位游子悲愴難耐,決定落腳,也算是慰藉一點鄉(xiāng)愁,并囑咐兒孫,生生世世要記住自己是靖江戲魚墩劉氏的后代,有條件一定要尋根問祖,列入家譜。就在劉勃言的爺爺患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之際,希望孫子能找到祖地,了卻心愿。


陳勁松當即查閱《劉氏家譜》,希望能幫助劉勃言完成心愿。據家譜顯示:戲魚墩劉氏曾數次修譜,乾隆、道光年間修譜時為統(tǒng)譜,江南、江北各自分修譜始于同治年間。江南譜同治版、光緒版、民國版均有存世,江北譜尚未發(fā)現(xiàn)有老譜存世?!遏哧杽⑹献谧V》為江南新修譜,譜中記載的靖江戲魚墩劉氏即同治譜之前的先賢。其卷六記載,東分養(yǎng)仁公支第六世誥公,三子,長子珣、次子瑤均無傳,三子孝傳至第十三世即失考。


劉起膚,一名應岐,字從周,號梅溪。南直隸常州靖江戲魚墩(今江蘇泰州靖江市孤山鎮(zhèn)楊太村戲魚墩埭)人。宋代學者屏山先生劉子翚二十代孫,劉珣庶子。嘗從東林(顧憲成)景逸(高攀龍)學。萬歷中,登副榜,履職不詳。天啟中,坐東林案見誣,遁隱鄉(xiāng)里,講學躬耕。崇禎平反,授常州通知,不就,講學如故。明祚既覆,胡虜屠掠江淮,遂攜親眷,避禍遼東。至孤山堡,曰:“吾鄉(xiāng)亦有一孤山。此吾鄉(xiāng)也!”泣下沾裳,遂家焉。病歿,卒葬之。有《梅溪詩草》《榆關漫稿》《東林舊錄》,其子士規(guī)輯有《梅溪先生集》,今悉不存。


……

遼東孤山世系先后七次修譜。康熙五十七年孤山劉氏著《先世輯文》,著者不詳,不能算是正式的譜,只有譜系世次保留至今,是通行文本,無刊刻,有新中國成立后遼陽一戶手抄殘篇留存。其間注明:劉起膚祖父為劉誥(養(yǎng)仁先生),父親為劉珣(恂如先生)。根據這些線索基本可以證實,遼東梅溪支是養(yǎng)仁公支僅存后裔,劉勃言的先祖正是戲魚墩劉氏。當陳勁松將這個消息告訴劉勃言時,大小伙子在電話里泣不成聲。

故事四、家譜該捐還是不該捐

2015年4月,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部開始向社會廣泛征集家譜,積極籌建“靖江家譜館”。目前已征集到家譜一百多部近千卷,卷帙浩繁,洋洋灑灑,成為我市獨特的人文資源。這些家譜中,有8部老譜(清朝、民國時期),50部老譜影印本,71部新修譜。其中,最早的是嘉慶十七年的《靖江朱氏支譜》。


靖江市圖書館收藏的家譜


陳勁松介紹,隨著時間流逝,老譜越來越難得到。有些市民將家譜視若珍寶,輕易不拿出示人,這本無可厚非,但私人幾乎沒有收藏紙質書籍的條件,如果想保護好家譜,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借給當地圖書館掃描,留下影印件、電子稿,最好的方法就是捐贈給圖書館。但有市民認為“物以稀為貴”,家譜是可以高價出售的東西,但其實家譜僅作史料研究、本家族傳承用,何必用來謀利。

故事五、年輕人要接過修譜擔子

隨著媒體廣泛宣傳

我市不少市民也有了修家譜的念頭

陳勁松說,修家譜很不容易,要走訪登記、四處聯(lián)絡和收集資料。愿意進行家譜修撰的多數是中老年人。即使他們愿意挨家挨戶地收集族人信息,也因為拆遷、城市化等原因困難重重,遇到不理解的年輕人,還可能吃“閉門羹”。因此,她呼吁,年輕人要接過修譜的擔子,利用網絡收集資料,進行數字化操作。這些工作不但繁瑣,而且需要極高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家譜上的許多字句信息佶屈聱牙、空洞晦澀,因此我們帶著高度的責任感去翻譯、理解、聯(lián)絡、制作和分送,完成家族的歷史使命。


記者:仲一晴 攝影:盛義 來源:靖江市融媒體中心


愛國詩人辛棄疾是靖江女婿?這是真的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绍兴市| 刚察县| 介休市| 远安县| 汾阳市| 连云港市| 苏尼特右旗| 静安区| 西峡县| 若尔盖县| 耒阳市| 昭觉县| 宁津县| 贡嘎县| 永平县| 内乡县| 盈江县| 新乐市| 嘉善县| 太和县| 辉南县| 建瓯市| 青州市| 蓬溪县| 来安县| 沈阳市| 乐都县| 邯郸县| 大新县| 宜阳县| 建平县| 惠东县| 凤台县| 仁布县| 余江县| 普兰县| 林西县| 荣成市| 长兴县| 阳高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