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第223篇 禮崩樂壞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個石器,一點(diǎn)獸骨,一團(tuán)青銅,一塊秦磚,一片漢瓦,一棵古樹,一座石橋,或者一條老街,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視頻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洛陽游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深度洛陽游第223篇 禮崩樂壞。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河南府知府張漢、洛陽縣令郭朝鼎立孔子入周問禮碑于河南洛陽瀍河區(qū)東關(guān)大街東頭的洛陽縣文廟。碑面上陰文刻著“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九個大字。整個碑樓高5.80米,寬5.40米,厚0.90米。無獨(dú)有偶,南京夫子廟也有一塊孔子問禮圖,此圖由烏石刻制,長68厘米,高43厘米。圖中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圖左上端刻有“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孔在魯入周問禮周流"的字樣,圖文清晰可辨。此圖來源于洛陽文廟。 孔子入周問禮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魯昭公專門派了一輛車,兩匹馬,一隨從給孔子和南宮敬叔,讓他們?nèi)胫軉柖Y??鬃雍湍蠈m敬叔千里迢迢從魯國來到東周的首都洛陽。在洛陽,孔子請教了老聃,拜訪了周大夫萇弘。還參拜了宗廟等國家建筑。《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謂南宮敬叔:“吾聞老聘(指老子,當(dāng)時是東周圖書館館長)博古知今,通禮樂之源,以道德之源,則吾師也,今將往矣?!睂υ?“謹(jǐn)受命。”遂言于魯(魯昭公)曰:“請于孔子適周,觀先生之遺制,考禮樂所之…..”公曰:“諾。” 孔子問禮于老子的根本原因就是禮崩樂壞,沒有人遵守禮樂了。東周的禮官和樂官編制不夠,形同虛設(shè),連樂官周大夫萇弘也被找借口殺了。禮崩樂壞是長時間不遵守周公禮樂的結(jié)果。這里說一下東遷洛陽的周平王,周平王的父親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很荒唐,竟然廢正妻申后立褒姒為后,廢嫡(姬宜臼)立庶(伯服)。更荒唐的是這個長子姬宜臼竟然請求岳父申國國君申侯和犬戎攻破鎬京,父親周幽王在驪山被犬戎所殺,干出了弒父的丑事。后姬宜臼繼位后東遷洛陽。自此,周天子一步步淪為傀儡。 到周敬王時期,也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老子的公元前518年前后,禮崩樂壞更加明顯。突出的事情就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姜。三家分晉和田氏代姜是以下犯上的開始,而且得到周天子封侯確認(rèn)。先說一下三家分晉。春秋五霸是東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相繼稱霸主的五個諸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zhàn)國七雄是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七個最強(qiáng)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包括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國。戰(zhàn)國七雄中的韓、趙、魏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晉。春秋、戰(zhàn)國分期也有分歧,分歧的根本在于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時間以及韓、趙、魏與田氏封侯時間的不同。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在三軍設(shè)六卿,六卿開始把握晉國的軍政大權(quán)。后來趙滅掉范、中行氏,公元前453年,趙又聯(lián)合韓﹑魏滅掉了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 田氏代姜。齊國是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太公呂尚于齊地的諸侯國。齊國太公姓姜、為姜姓之國。姬、姜兩姓互為婚姻,齊國是控制東方局勢的重要力量。田氏為了獨(dú)霸齊國進(jìn)行了長期的布局。第一步,齊景公時期,齊國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田氏借公事施私恩籠絡(luò)百姓。田氏大斗放貸于百姓,小斗收貸,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第二步,齊國之內(nèi),呂氏(姜姓)是國君一脈,而高氏和國氏等則為支脈,世代為齊國卿大夫。田氏挑起了大夫和高氏、國氏等旁支之間的互毆。最后,高氏、國氏等旁支以失敗告終,消失在歷史的舞臺。螳螂撲蟬黃雀在后,最后田氏任齊國國相,獨(dú)攬齊國內(nèi)政大權(quán)。第三步,田氏還異常堅(jiān)地退還了齊國侵吞各諸侯國土地,以此獲得諸多諸侯的支持。第四步,田氏挑選數(shù)百姿色絕佳的田氏女子進(jìn)入后宮,到田成子死的時候,居然留下了七十多個男丁。這些男丁長大了后全部分封到齊國的各國角落。第五步,請魏文侯求周天子封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 禮崩樂壞為孔子開辦私學(xué)奠定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