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傳之天下初定,帝制集權(quán)
秦國剛剛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說:“前些時候韓王交出土地,奉獻國王的印章,請求成為藩臣。不久背棄了約定,與趙國、魏國聯(lián)合起來背叛秦國,所以我興兵討伐,俘虜了韓國的國王。我以為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所以送回了他的作人質(zhì)的兒子。不久趙國背叛了盟約,在我國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興兵討伐,抓獲了它的國王。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又發(fā)兵消滅了他,魏王最初說定臣服秦國,不久與韓國、趙國陰謀襲擊秦國,秦國吏卒前往討伐,摧毀了魏國。荊王獻納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違背約定,進攻我國南郡,所以我發(fā)兵討伐,抓到了荊國國王,平定了荊地。燕王昏庸亂政,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為刺客,秦國吏卒前去討伐,滅亡了他的國家。齊王采用后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入齊國,打算興兵作亂,我派吏卒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我以微渺之身軀,發(fā)兵誅暴討亂,靠著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國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F(xiàn)在不改換名號,就不能頌揚建立的功業(yè),流傳后世。請你們商定帝號?!必┫嗤蹙U、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過去五帝管轄千里見方的地區(qū),在這個地區(qū)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諸侯朝貢,有的諸侯不朝貢,天子不能控制?,F(xiàn)在陛下調(diào)遣義軍,誅暴討賊,平定天下,四海之內(nèi),設(shè)置郡縣,統(tǒng)一法令,這是從上古以來所沒有過的,五帝也望塵莫及。我們謹慎地和博士討論,都說,‘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貴。’我們冒著死罪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天子之命稱為‘制’,天子之令稱為‘詔’,天子自稱叫‘朕’。”秦王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稱號的‘帝’字,叫作‘皇帝’。其他遵照議定的意見?!保▽σ呀?jīng)決定了的名號,)下達制命說:“可以。”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实巯逻_制命說:“我聽說遠古有稱號,沒有謚號,中古有稱號,死后根據(jù)生前行跡確定謚號。這樣做,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王,很沒有意義,我不采取這種做法。從此以后,廢除謚法。我是始皇帝。子孫后代用數(shù)計算,從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襲無窮?!?/p>
始皇根據(jù)五德終始的嬗遞次序進行推演,認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勝的法則現(xiàn)在應(yīng)是水德的開端。改變一年的首月,十月初一群臣入朝慶賀。衣服、旄旌、節(jié)旗都祟尚黑色。數(shù)目用六作標(biāo)準(zhǔn),符、法冠都六寸,輿車寬六尺,六尺為步,駕車用六匹馬。把河改名叫德水,作為水德的開始。為政強硬果決,暴戾苛細,事情都依法決斷,刻薄嚴(yán)峻,沒有仁愛恩德,沒有溫情道義,這樣才符合五德演變的原則。于是法令峻急,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丞相王綰等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里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個兒子立為王,希望得到皇帝的贊成?!笔蓟拾淹蹙U等人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認為很適宜。廷尉李斯建議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的族屬疏遠,互相攻擊、如同仇敵,諸侯交相討代,周天子不能禁止?,F(xiàn)在依靠陛下的神靈統(tǒng)一了天下,都劃分成為郡縣,皇帝的子弟和功臣,都用國家的賦稅重加賞賜,(這種局面,)很容易治理。天下沒有二心,這就是國家安定的方法。封立諸侯是不適宜的?!笔蓟收f:“天下苦于無休止的戰(zhàn)爭,是因為有諸侯王的緣故,依靠宗廟之靈,剛剛平定了天下,再去建立諸侯國,這是自我樹敵,而要求得安寧,豈不是很困難的嗎!廷尉的建議是正確的?!?br>
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設(shè)守、尉、監(jiān)。百姓改稱“黔首”。天下歡聚宴飲。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陽,熔鑄成鐘鐻,又鑄造了十二個銅人,每一個重一千石,安置在宮廷中。統(tǒng)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車子兩輪距離相同。書寫采用統(tǒng)一的文字。全國地域東至大海和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門朝北開的地區(qū),北據(jù)黃河為屏障,順著陰山直至遼東。把天下豪富十二萬戶遷徙到咸陽。秦國各王的陵廟和章臺、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模仿它的宮殿,在咸陽北坡上仿效建造,南臨渭水,從雍門以東到達涇水、渭水匯流地區(qū),宮殿室宇、空中棧道和繚繞回旋的閣道連續(xù)不斷。從諸侯國擄掠來的美女、鐘鼓,都安置在里面。
二十七年,始皇巡行隴西、北地,來到雞頭山,(返回時)路過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宮,不久把信宮改名為極廟,象征天極星。從極廟修路通往酈山,又建造了甘泉宮前殿,修筑甬道,從咸陽和它相連。這一年,賜予全國民爵一級。修建馳道。
二十八年,始皇向東巡行郡縣,登上鄒嶧山。樹立石碑,和魯?shù)氐囊恍┤迳套h,刻寫石碑頌揚秦朝的功德,又討論封禪和望祭山川的事情。于是就登上泰山,樹立石碑,積土成壇,祭祀上天。下山時,忽然來了風(fēng)雨,始皇停留在樹下(躲避風(fēng)雨),因此封這棵樹為五大夫。又到梁父辟地為基,祭祀了大地,在所立的石碑上進行刻辭,碑文說:皇帝即位,創(chuàng)立制度,申明法令,臣下修治嚴(yán)整。二十六年,開始兼并了天下,沒有不順從的。親自巡視遠方的百姓,登上這座泰山,遍覽最東邊的疆域。隨從的臣屬回憶走過的道路,探求事業(yè)的來龍去脈,恭敬地頌揚秦朝的功德。治國的方法得到貫徹執(zhí)行,各項生產(chǎn)安排適宜,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偉大的真理美好而又光明,要流傳后世,繼承下來,不要改變。皇帝本身神圣,已經(jīng)平定了天下,仍堅持不懈地治理國家,早起晚睡,謀求長遠的利益,特別重視對臣民的教導(dǎo)。有關(guān)治國的教誨和法則傳播四方,遠近都得到治理,完全接受了皇帝的神圣意志。貴賤等級分明,男女依禮行事,謹慎地遵守各自的職責(zé)。明顯地使內(nèi)外有別,無不感到清靜而純潔,這種情況要延續(xù)到子孫后代。教化所及,無窮無盡,遵循遺留下來的詔令,永遠繼承這重要的告誡。
于是沿著渤海東行,經(jīng)過黃具、腄縣,攀上成山的最高點,登上之罘的頂峰,樹立石碑,頌揚秦朝的德業(yè),然后離去。向南登上瑯邪,非常高興,停留了三個月。把三萬戶百姓遷徙到瑯邪臺下,免除十二年徭役。修建瑯邪臺,立碑刻辭,頌揚秦朝的德業(yè),表明符合天下的意志??剔o說:二十八年,剛開始做皇帝。制定了公正的法律制度,這是天下萬物的準(zhǔn)則。以此來明確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使父子同心協(xié)力。皇帝神圣明智而又仁義,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向東巡視東部地區(qū),檢閱士卒。巡視已經(jīng)完全結(jié)束,就來到了海邊?;实鄣墓祝谟谛燎诘夭賱趪业母敬笫?。重農(nóng)抑商,百姓富裕。舉國上下,一心一意。器物有一致的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書寫文字。凡是日月所照,舟車所至,都能完成皇帝的使命,他所作所為沒有不符合天下意志的。只有皇帝,根據(jù)適當(dāng)?shù)臅r機來辦理事情。整頓不良的風(fēng)俗,跨山越水,不受地域的限制。優(yōu)恤百姓,早晚都不懈怠。消除疑慮,制定法令,大家都知道避免觸犯刑律??な胤謩e管理地方政務(wù),各項政務(wù)的處理方法簡單易行。采取的措施都很恰如其分,沒有不整齊劃一的。皇帝神明,親自到四方巡視。尊卑貴賤,不逾越等級。奸詐邪惡的現(xiàn)象不允許存在,百姓都力求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大小事情務(wù)盡全力,不敢懈怠荒忽。不論遠處近處,還是偏僻的地方,都一心做到嚴(yán)肅莊重,正直忠厚,辦事有一定的規(guī)則。皇帝的德澤,安定了四方。討伐暴亂,消除禍患,興辦好事,帶來福祉。根據(jù)時令來安排事情,各種產(chǎn)品不斷增多。百姓安寧,不再進行戰(zhàn)爭。六親相安,終身沒有盜賊。高興地遵守國家的教化,人人通曉法律制度。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皇帝的領(lǐng)土。西邊到達流沙,南邊以門朝北開的地方為極限。東邊有東海,北邊越過了大夏。人們足跡所至,沒有不臣服的。功勛超過了五帝,恩惠施及牛馬,人人得到皇帝的德澤,過著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