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貼兩則《“你的門子”爭議之所想》、《我們?yōu)楹蜗矚g天氣之子》(【片語悠然】Ep.1)
《關(guān)于“你的門子”爭議之所想》
時間會證明一切 。
由于一些特殊的個人經(jīng)歷,在我心中天氣之子>君名>鈴芽 。
當然,人家新海誠自己也說了,以前的自己導不出鈴芽,現(xiàn)在的自己也導不出君名。以后能夠再拍出君名這樣現(xiàn)象級的作品,或者僅僅是像天氣之子這樣符合我自己胃口的作品,怕是再也沒機會了 ......
今時不同往日,我失去了少年時對二次元純粹的熱愛:如今想要拉片,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三腳貓功夫早就喪失在這幾年無窮無盡的瑣事中了。我沒有精力和能力去自己總結(jié)新作品的劇情和人設,反而在對一部“從婆羅門逐漸走向大(網(wǎng))眾(紅)審美的作品”施以情懷加成,這無疑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笑)
如果下一個三年,新海誠導演還有新作品的話,我大概還是會無腦買賬——不為劇情邏輯、不為人物塑造,也許只是想看看熟悉的畫風,找找自己少年時代、青年時代觀影的感覺:原來這位導演在六年前、九年前把我拉入的這個二次元世界,仍然是如此美不勝收。
本文回復于百度貼吧“bilibili吧”用戶“下北沢雪人”的主題帖“你的門子看完”下第28樓,樓主貼子原文經(jīng)整理后如下:
評價為天災三部曲最拉。個人最喜歡天氣之子:都市打工生活描寫得最細膩有趣;君名是唯一感動到的;鈴芽戶締全程地鐵老人,看完毫無感情波動,說是公路片拍的也很無聊。這部片便新海誠感動自己的“集大成之作”。
發(fā)表回復后,有吧友評論我說:“因為他是新海誠,割我一次我愿意,如果還能當韭菜,我也還會當。”對我和這位朋友來說,確實是這樣的。這種心態(tài)和飯圈沒啥區(qū)別,不過我轉(zhuǎn)念一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新海誠似乎逐漸成為一個對標宮崎駿的動畫導演,成為眾多零零后心目中的“情懷”。如此說來,我便覺得自己“甘愿挨割”的心態(tài)沒那么偏激了......


《我們?yōu)楹蜗矚g<天氣之子>?》
我感覺吧里的各位朋友最喜歡天氣之子有一個共同原因:大家對帆高有代入感,都能與帆高共情。
其一與我們的整體年齡有關(guān),青少年時期特有的感性、沖動情緒。
其二就是帆高的經(jīng)歷是最有機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出走、碰壁、打工…...相比之下,君名里瀧的經(jīng)歷就顯得太過魔幻,而鈴芽的故事又太過理想化。
如此看來,天氣之子中的主角和故事反而有了些中庸之道的意味在里面,更受一部分國人和文藝小青年喜歡。
我們觀看君名和鈴芽,看到的是別人的故事;看天氣之子,卻常常能看到自身——這也正是鈴芽之旅和天氣之子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兩部作品面向的觀眾群體是不同的。
也許帆高的經(jīng)歷很慘,但是他為己之所愛抗爭的故事完全能夠讓吧友們理解、認同?!盎蛟S我將來也會有幸遇到屬于自己的陽菜吧”,我們?nèi)绱艘幌?,哪怕僅僅是奢望,也足以讓《天氣之子》成為我們心目中最喜歡的作品。

本文回復于百度貼吧“天氣之子吧”用戶“四明治”的主題帖“為什么天氣之子這么不受待見”下第84樓,樓主貼子原文如下:
看過好幾個鈴芽影評,天氣之子都是人下人水平,三部曲里我最愛看天氣之子了
由于樣本選擇偏差,樓主和眾多吧友在貼子中表示,盡管很多影評認為天氣之子最差,但天氣之子在他們心中是三部曲中最優(yōu)秀的。這引起了我的思考,進而有了這篇回復。

本文屬于合集「片語悠然」,目的是記錄由自己在各個平臺寫下的有趣的評論;在自己見識范圍內(nèi),對感興趣的事發(fā)表銳評。文章內(nèi)容一定會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因此各位同志在友好討論、交流、學習的前提下,請務必保持獨立思考。
如果你對我的創(chuàng)作或故事感興趣,歡迎評論關(guān)注;
自媒體創(chuàng)作初期可支配時間多,也歡迎私信交流;
想要深入了解此賬號,歡迎查看空間置頂動態(tài)。
受認同的思想與文章,宛如隼鳥之穹鳴,或振聾發(fā)聵,或悅耳動聽,愿我們在讀寫中共同學習進步,穹頂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