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海爬世系演化樹


中生代海爬世系是包含魚龍、海龍、鰭龍等的演化枝,鰭龍有時會離隊,跑去和烏龜一起組成泛龜類。該演化枝沒有名字,如果是我命名的話會把它叫做海龍形下綱(然后魚龍降級),因為它和鱗龍形下綱、主龍形下綱是“三分天下”的關(guān)系。

泰魚龍?Thaisaurus
它比巢湖龍、歌津魚龍還要原始,根據(jù)民科的復(fù)原它后肢可能還有腳丫子。

臍齒魚龍?Omphalosaurus
又被翻譯成短頭魚龍,但它的頭其實并不短。在英文wiki里被解釋成長有紐扣狀牙齒的蜥蜴,但在http://www.paleofile.com/被解釋成長有肚臍狀牙齒的蜥蜴。翻遍了全網(wǎng)絡(luò)也找不到它的命名論文,不知道作者本意是什么。從外觀看紐扣的解釋更合適,但奈何各種詞典里都是后者正確,而且也沒有找到把紐扣叫成肚臍的語言習(xí)慣。臍齒魚龍科的化石都很不完整,所以位置不確定。
格里普魚龍 Grippia
又被翻譯成短尾魚龍,其實它的尾巴也不短......名字是為了紀念化石采集者格里普。這倆我都重新翻譯了,因為原來的翻譯實在是太爛了,既不是原意也不符合物種的樣貌。像蛇頸龍、滄龍這些名字翻譯雖然不是本意,但是卻很傳神。
混魚龍科、杯椎魚龍科
這兩科的演化順序不確定,可能是杯椎魚龍科更原始。
薩斯特魚龍科、秀尼魚龍科
這兩科有時會合并成一科。
切齒魚龍科、蛇嘴魚龍科、魚龍科
這三科的演化順序不確定。切齒魚龍科經(jīng)常會散架。
狹翼魚龍
這其實是一個并系群。
大眼魚龍類 Ophthalmosauria
等于傳統(tǒng)上的大眼魚龍科。
大眼魚龍科 Ophthalmosauridae
等于傳統(tǒng)上的大眼魚龍亞科。
溫多雷魚龍科?Undorosauridae
等于傳統(tǒng)上的扁鰭魚龍亞科。
扁鰭魚龍亞科?Platypterygiinae
它本意是只想包含扁鰭魚龍屬,但扁鰭魚龍屬是個多系群,根據(jù)2020的分類樹是在這個位置。

瑞士龍、真龍龜
原來這倆有時會組成瑞士龍科,但在真龍龜出土幼年化石后它們就不在一起了。真龍龜很特別,它是這群海龍里唯一一個下海后又明顯回歸陸地的。



碷齒龍?Placodus
楯齒龍,在論文里也被叫做碷齒龍,我覺得石字旁的更傳神一些,所以“Placo”全部都翻譯做碷了。

碷齒龍超科
該超科在加入雙拱龍后變成并系群了,它們沒有殼,而更衍化的豆齒龍超科是一群有殼的“假烏龜”。





龍龜科
該科原來是分在鰭龍超目外,但在真龍龜出土幼年化石后變成了鰭龍的一支。

始鰭龍類
它的分類超級混亂,真100篇論文100種分法,而且連最基本的格局都不一樣,經(jīng)常玩“倒立”。例如鷗龍們有時是幻龍們的祖先,幻龍們有時又變成鷗龍們的祖先。貴州龍科有時候是幻龍超科的祖先,變成并系群,里面的成員輩分常會“滇三倒四”,孫子變成老祖宗,再加上這些動物的名字都是滇什么鬼東的,我人真被顛東蒙了。歐洲的腫肋龍類有時會和貴州龍科的成員重新組成一個單系群。純信龍形類有時候是幻龍超科的姊妹演化枝,有時又插入到幻龍形類的半身腰。還有N多小分支歸屬的不穩(wěn)定。。。。。。所以我做的這棵樹這部分準確率很低,因為學(xué)界自己都亂成一鍋粥。
幻龍形態(tài)類 Nothosauromorpha、幻龍形類?Nothosauriformes
這兩個分類單元都是在一篇論文里臨時命名的。

腫肋龍類 Pachypleurosauria
原來的腫肋龍其實是并系群或多系群,如果嚴格按照定義的話,它會把幻龍也包含進去。在一篇論文里僅把歐洲腫肋龍分支命名為腫肋龍類,這里采取這種做法。還有,腫肋龍本尊已經(jīng)被泳龍吞噬了,所以演化樹里沒它。


貴州龍科
定義是包含貴州龍、滇腫龍的所有后代及共同祖先。我做的樹里它們可能是并系群或多系群。三橋龍、清鎮(zhèn)龍、廣西龍的位置尤其不確定。

幻龍超科?Nothosauroidea
又被翻譯為幻龍目,因為原來它野心很大,還包含有腫肋龍類?,F(xiàn)在應(yīng)該回歸-oidea的本意超科了。

海浪龍科
可能是并系群。

純信龍形類、純信龍類
Pistosauroidea被翻譯為純信龍類、純信龍超科、純信龍亞目。Pistosauria也被翻譯為純信龍類、純信龍亞目。Pistosauroidea本意是超科,但不料來了個認爸爸的蛇頸龍目。Pistosauroidea翻譯成純信龍類那Pistosauria就沒法翻譯了,所以只好翻譯成純信龍形類。

威遠中國上龍、渝州上龍、楊氏璧山上龍、自貢璧山上龍
在2020年前幾天的論文里,這4個屬于“上龍超科”,也就是彪龍科或上龍科,所以只能放在蛇頸龍目不確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