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別人總是好運,而你的運氣卻很差?關鍵在于這2個字的取舍……
《易經(jīng)》中“謙”卦的道理告訴我們,時時以“謙”自持,才能夠真正地趨吉避兇。
「曾仕強每日箴言」
我們說,人的一生,是一連串選擇的歷程。
?
選擇這樣,就走向這么—條路徑;選擇那樣,又走上另外一條路徑。
?
一個選擇對了,再一個選擇對了,連續(xù)三個選擇對了,真的很好運。
?
那些命運好的人,也不過是做了很多對的選擇而已。
?
但是,大多數(shù)人往往是一個選擇錯了,逼得你又選擇了第二個錯的,然后第三個也不得不錯了,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已經(jīng)來不及了,因為已經(jīng)陷得太深了。
?
可以說,所謂命運如何,不過就是人對自己的“選擇”。
?
既然選擇這么重要,那如何選擇才能選出好命運?或者究竟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做選擇,才能實現(xiàn)命運的改變?
?
1首要分清利害與吉兇
這一生,每個人都有很多機會,卻苦于缺乏選擇的能力,以致錯失良機,而悔恨不已。
?
為了彌補這種缺陷,我們提出趨吉避兇的主張,并把趨吉避兇當作是我們的選擇標準。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作吉兇,卻迷惑于比較容易辨認的利害。
把利害當作選擇的標準,以趨利避害代替趨吉避兇,不知道造成多少遺憾,害慘多少人士。
?
吉兇是吉兇,利害是利害,兩者必須區(qū)分清楚,以免混淆。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利可能帶來吉,也可能產(chǎn)生兇的后果。
許多人見利忘義,結果換來禍患,是大家屢見不鮮的事實。
?
大致上說,凡是近利、邪利、暴利、寡利的,初看起來本是好事情,一段時間之后,才明白根本不是利,而是害。利會變害,才叫作世事難料。
?
害可能帶來兇,也可能產(chǎn)生吉的后果。
因為曲線向下走,一旦到了谷底,就會翻轉過來,變成向上升的局面。谷底翻升,便是逢兇化吉。
?
可見,利害是一種虛幻的表象,很可能產(chǎn)生變化。
單憑一時的利害,證明目光短淺,見樹不見林,自認為聰明,卻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苦楚,那才是越來越差的命運。
?
利害往往是表層的、淺近的、明顯的。有的人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很精明,自己認為很得計,凡事講求利害,一副十分厲害的樣子,其實是有些執(zhí)迷不悟。
?
而吉兇大多是深層的、長遠的,不容易看清楚,必須仔細琢磨,用心體會。加上一些預測,才能夠有所辨識。
?
用利害來改命,眼睛睜得大大的,只想得到一些好處。得到一點好處,便自以為聰明。一生追來逐去,又轉來折去,莫非為了一個利字。
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這樣獲得好運的方式,只能是越來越糟。
?
人生的旅途,不是一條直線,起伏不定的變化,正是磨煉趨吉避兇的大好機會。不但增加樂趣,而且增長智慧。
?
人生的歷程,好比溜滑梯。有人滑得十分愉快,內心充滿了喜悅,絲毫沒有擔心,害怕的感覺,有人卻顯得緊張、恐懼,甚至還滑出意外,受到傷害。
?
這就是趨吉避兇的巧妙,各有不同,才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和結果。
?
獲得好命的基本選擇標準,最好是趨吉避兇。
選擇正確,便是我們常說的幸運、運氣好。選擇不正確,那就是不幸,運氣很差。
?
2學會明辨何為吉兇
知道了利害與吉兇的不同,接下來就要明了吉兇的分辨。
?
一般人的真正不幸,或者運氣越來越不好,應該是吉兇的判斷上出現(xiàn)了問題。
?
宇宙間的一切變動,并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不規(guī)則,沒有軌跡可循的亂動,而是有一定規(guī)律,產(chǎn)生周流運轉的變化,如日月交替、四季順行,變動中有常規(guī)。
?
不過這些常規(guī),不一定為每一個人所了解,也不一定合乎每一個人的意愿,因此每一個人對同樣的變動,產(chǎn)生不一樣的吉兇感覺。
?
可見,吉兇的標準,人人各有不同。然而必須以合理為標準,才能夠合乎人群社會的共同秩序。
?
譬如高與貴:對于當事人來說,當然是吉。但是不循正道,不以合理的途徑來獲得,那就會吉中帶兇,終究招來兇的報應。
?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便是以合理與否,來評斷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現(xiàn)象。
?
一時的成敗,固然有了王寇的區(qū)別,然而合理與否,才是能不能持久的關鍵,所以不能由一時的成敗,來論定誰是真正的英雄。
?
吉兇除了得失、利害、勝負之外,仍然有其客觀的條件,那就是千古不移的“合理”。
?
明辨吉兇的人,在做選擇的時候,必然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
并非看到有所得、有所利、有所勝,便沾沾自喜,以為吉。也不必由于有所失有所害,有所負,而傷心懊惱,認為兇。
?
合理的有所得、有所利、有所勝,才是真正的吉,值得有所為。
?
不合理的有所得,有所利、有所勝,不過是暫時的、假性的吉,遲早會變兇,必須有所不為。
?
3學會逆境中化兇為吉
日常生活中,吉兇相隨,似乎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因為當人處在吉境時,由于事事順心如意,使我們的理性思慮減少,較少去想應該不應該,反而感性的力量增大。
?
但是,感性往往并不具有理性那樣的“合理與否”的判斷力,因此所作所為,難免有不合理的地方。
于是表面上還是順吉的情境,實際上卻已經(jīng)產(chǎn)生若干由于不合理而帶來的危險和阻礙??上н@時候理性被感性所掩蔽,不能及時覺察、省悟。
?
當這些危險和阻礙的因素累積到相當程度,由順境轉入逆境時,我們才發(fā)覺情況不對,開始擔心,已經(jīng)措手不及,難以挽回,不得不接受兇的事實,接受不幸的命運。
?
從吉到兇,中間有一個吝的情境,也就是外在的環(huán)境開始產(chǎn)生一些危險和阻礙的時候。

這對當事人來說,已經(jīng)是兇的前兆。當事人若能夠提高警覺,及時做好選擇與調整,可轉吉為兇。但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
即使旁觀的第三者,不斷提出警告,當事人卻經(jīng)常執(zhí)迷不悟,堅持到底而不知調整,因而掉入兇的逆境。
身處吝的情境,仍然以順吉時的心態(tài)來因應,當然十分危險。
?
這種由吉而吝、由吝轉兇的狀況,好像經(jīng)常發(fā)生,也很容易產(chǎn)生。
吝在不知不覺中到來,到了兇才使人猛然驚醒,又由于人處在逆境當中,事事不如意,處處都覺得很傷心,接二連三的挫折,好像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
于是原來被感性掩蔽得昏睡過去的理性,經(jīng)由不斷的刺激,再度蘇醒過來。
然后重新發(fā)揮合理與否的判斷力,凡事不敢用喜歡不喜歡做選擇的標準,卻小心翼翼地思慮應該不應該,來決定有所為或者有所不為。
?
理性的恢復,表示當事人對兇逆的困境,并不怨天尤人,反而深有悔意,此時往往能夠化兇為吉,獲得好運了。
4學會常保好運的方法
吉吝兇悔的循環(huán)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xiàn)改運,但是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要看有沒有機會走完。
?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更進一步,在吉的境遇下,就要做出選擇,避免兇境的出現(xiàn)。
那就是把悔從兇的后面調到吉的后面,就可以阻止或減少兇逆的發(fā)生。
?
通常我們覺得不順的時候,大多十分謹慎小心,不容易惹生禍端。
反而身處吉順的時候,經(jīng)常粗心大意,或者自以為是而又堅持己見。一不小心,就會遭遇困難而陷入困境。
?
如果選擇不得其宜,很可能兇險、禍害,接踵而來。
?
若是身處吉順的時候,能夠把悔字常放在心頭,時時提高警覺,所有的言行,就不會為將來的后悔種下禍根。
?

換句話說,吉悔相依的方法,能夠把吉的可能性拉高,而將避兇的可能性增強,使我們持盈保泰的時間,延長到最大限度。
?
可見,趨吉避兇的方法,最有效的,當然是吉悔相依,也就是以吉悔相依來打斷吉吝兇悔的循環(huán)。
但是,趨吉避兇,必須將我自己與我們大家合在一起想。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我們每一天幾乎都要和別人互動。問題恰巧就出在這里,對自己有利,對別人又如何?會不會利己反而損人,豈不是有傷彼此之間的和諧?
又當如何選擇?
那就是站在公的立場,以我們?yōu)樗紤]的對象,不要站在私的立場,以自己一個人的利害關系來考慮。
《易經(jīng)》中“謙”卦的道理告訴我們,時時以“謙”自持,才能夠真正地趨吉避兇。

任何一個人,追求富貴的時候,原本是為了提高生活的享受和社會的地位。
但是,當我們富貴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成為大家的眾矢之的,實際上十分不安全。
?
如果想要獲得安全的保障,最好的辦法,是用自己的富,來和大家分享;用自己的貴,來尊重大家。
所以,謙虛、誠懇的態(tài)度才是常保富貴與好命的妙方。
?
大家受到我們的嘉惠,又受到我們的敬重,必然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自然避開兇禍而常保吉順了。
一切由自己的心態(tài)來決定,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想事成嗎?
?
實際上,處在吉順的境地,才需要用謙來保持更好的情景。
偏偏大多數(shù)人,困苦、貧窮時很謙虛,稍有發(fā)展時,便不再謙虛,以致吉吝兇悔,循環(huán)不已。
?
想要改變這種起伏不定的命運,用謙來趨吉避兇,應該是十分有效的獲得好命的方法。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不必怨天尤人。
?
所以,一定要慎始善終,就是一開始就選擇對,后面才不會后悔。
?
開始馬馬虎虎,然后做錯了才來后悔,多少人一輩子都在不斷的后悔,一路錯下去,最后不得好命,當然是不幸了。

本文選題:趙龐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