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編輯部的故事》(十三):懷著金錢萬能的思維諷刺金錢萬能的思維

電影篩子每周回顧《編輯部的故事》中的故事,既是回顧當年的藝術作品,也是重新認識當初的那些人,也包括自己。
第19集 尋子記

這集講的是一位從臺灣歸來的老先生到北京尋親,老先生找的是自己那失散多年的小名叫“狗玉子”的兒子。編輯部登載了尋親啟事之后,認爹的人們蜂擁而至,其中多數(shù)人都為的是繼承老先生的財產,就連李冬寶也動了換個親爹的念想。好在最終父子團聚,這位兒子對老先生并沒有什么財產也不在意。

在我看來,這是整部《編輯部的故事》里最無聊的一集?;蛟S的確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當年侯耀文和石富寬合作的一段名為《認親》的相聲,和這集的故事十分相似,但這種對親人離別極其淺薄的解讀,甚至以侮辱尋親人智商為代價而編造的故事,如今看來并不存在任何笑點,甚至連諷刺的目的都達不到。至于對歷史的歪曲,就更別提了。

不禁想到話劇《寶島一村》里回家鄉(xiāng)探親那一段,兩次觀看時我都在劇場里都看得又哭又笑的,人家那才是藝術對歷史高水準的再現(xiàn)與詮釋。

下集待續(xù)



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接受我的關懷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就是相互支撐
走進我的視野
從此不再陌生
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
就是愛的表情
告訴你一個發(fā)現(xiàn)
你和我都會感動
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是個家庭
感謝各位的閱讀。更多影視評論,歡迎關注“電影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