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搭配也有基礎公式,5種搭配,教你補陽氣,散虛寒,溫腎養(yǎng)心
你知道嗎?中藥也有基礎公式。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中醫(yī)常說辨證論治,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身體虛弱,怕冷,手腳冰涼,很可能就是陽氣不足了,我們可以通過判斷病位在哪個臟腑,來溫補哪個臟腑的陽氣,比如心陽不足,我們就選擇溫補心陽的藥材配伍,腎陽衰微我們就選擇溫腎助陽的藥材,等等等等。

今天劉醫(yī)生就把一些常見的,補陽氣,散虛寒的搭配公式告訴你,并教你判斷,你是哪個臟腑的陽氣虛弱了,一起來點贊學習吧。

第一個,腎陽虛弱,身體虛寒,肉桂+淫羊藿+吳茱萸。
如果我們腎陽虛弱了,腰府陽氣不足,就會出現(xiàn)腰酸,腰疼的情況,有的人覺得自己從腰到腳的一根筋都是涼的,活動起來也不方便,而且手腳冰涼,小便很多,小便顏色也很清,早上起來還容易眼皮和腳踝水腫,舌頭顏色淡淡的,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腎陽虛弱了,需要我們溫補腎陽。

第二個,脾陽不足,便溏泄瀉,干姜+白術+黨參。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大便經常溏稀不成形,粘在馬桶上沖不下去,或者飲食稍微不注意,吃一些生冷的,寒涼的東西,就會拉肚子,一天好幾次,拉肚子的時候,腹部又涼又疼,感覺像是肚子里一根筋扭住了一樣,平常手腳冰涼,很怕冷,舌頭不紅,整個舌頭很胖,有齒痕,舌苔還比較濕潤黏膩,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脾陽不足,不能運化水濕了,我們需要在溫中散寒的同時,健脾補氣,燥濕化濕。

第三個,心陽不足,心慌心悸,桂枝+干姜+當歸。
如果你經常覺得心慌,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不僅手腳發(fā)涼,后背也很怕冷,稍微活動一下還覺得喘不上來氣,坐的時間久了,猛的站起來,還會眼前發(fā)黑,臉色蒼白或者發(fā)紫,舌頭伸出來,發(fā)現(xiàn)舌尖比較平,或者有兩個舌尖,這可能就是心陽不足了,我們需要在溫補心陽的同時,養(yǎng)心補血。

第四個,脾腎陽虛,五更瀉泄,制附子+白術+山藥。
什么是五更泄瀉呢?如果你拉肚子的時間很特別,一般都是在早上5點到7點,有時候還在睡覺,直接就憋醒了,非常急,要馬上跑廁所,白天精神也很差,總是覺得很疲憊,還經常覺得腰酸,腿冷,小便比較多,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脾腎陽虛導致的五更瀉了,我們需要在補腎陽,溫脾陽的同時,健脾補氣,化濕燥濕。

第五個,筋骨寒濕,關節(jié)疼痛,獨活+桑寄生+杜仲。
如果你本來就有關節(jié)炎,風濕,類風濕,一到了變天的時候,關節(jié)就又疼又涼,有的人是肩周,有的人是頸椎,有的人是腰腿,這個時候如果用東西熱敷一下,就會好一點,舌頭的顏色發(fā)紫,舌苔比較厚,有齒痕,可能就是寒濕侵襲了筋骨關節(jié),我們需要在養(yǎng)筋骨的同時,散寒濕。

以上就是劉醫(yī)生分享的一些,溫陽散寒的常見搭配,僅供大家學習交流,藥物的劑量以及搭配,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辨證的過程,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證型,才有正確的調理方案。

大家有不清楚的,也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我有時間就會回復大家。
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