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弱終曲
熙寧三年,隨著變法的不斷進行,大宋好似有了一線生機。
“宰相大人,司馬先生給您寄了一封信,還是要您親啟?!遍T口的仆從雙手持著一封書信遞給了王安石。王安石長嘆一聲,后自顧自地說道“君實真是執(zhí)著,這已經(jīng)是第三封了,雖說他信中所述,在新法下雖有發(fā)生,但十不存一,且不破不立,只有這樣才能強我大宋,富我百姓!”看完信后,王安石思忖了一番,終是在紙上寫下了“答司馬諫議書”幾個大字。
翌日,王安石攜戶部員外郎等喬裝出城巡視“青苗法”、“農(nóng)田水利法”等改革實效?!袄先思?,近來收成如何?”“今天風(fēng)調(diào)雨順,倒也還好,料想今年所貸官府錢糧皆可還清。去年之借貸亦可貼補一二”“去年?去年官府收成亦是可觀,怎的您老還未還清?”“還倒是還清了,但去年老漢得了咳疾,一連用藥數(shù)月方好,還清本錢足夠,但利息二分五無所出,值得從李員外處借了一些償還官府,李員外心善只要老漢利息三分,合計需補去年借官府本金之近二分六”“二分五?官府借款不都是二分利嗎?”“二分,那是朝廷的,還有五厘是官府老爺?shù)摹薄霸瓉砣绱耍芙塘?。?/p>
走出數(shù)里后,戶部員外郎見王安石神色不對,且說到“王相,剛才那老者所言定是下方官員中飽私囊,想不到天子腳下還有如此行徑,回去我便告知刑部與大理寺嚴查?!薄熬┏谴颂?,定要嚴查,但正因如此,不知地方如何,難道真如司馬君實所言?新法已然害民!回城,我要再修書一封”
王府書房,王安石與司馬光正相對而坐。“介甫兄不認為我是妄言了?”“君實說笑了,妄言與否,暫且掛起,王某只想請教一事,地方百姓看新法如何?”
司馬光良久方才回道“介甫兄,我只你所改革種種皆是為了富國強軍利民,但實行阻力太大,且不說地方豪強如何抵制,就說地方官員,陽奉陰違者比比皆是,以青苗法為例,邊遠出官府以四分、五分利出者比比,長此下去,富的是蠹蟲的腰包,傷的是大宋的顏面,苦的是天下的百姓”
“既如此,王某知錯,但大宋之弊病不可不改,冗官、冗兵、冗費這三冗不除,積貧積弱的局面便無法改變,還請君實兄助我?!?/p>
司馬光略一思索,隨后眼中精光涌動。“好,今日,我便與介甫兄合力,改改這大宋。不過介甫兄,這些年你可罷除、打壓了不少有識之士,如要改變大宋,他們的力量不可缺少!”“既如此,你我二人一同修書給韓老、富老等,畢竟韓老、富老年輕時也曾與范文正公一起主持過新法。你我將變法之利弊詳加陳述,請二老對新法之弊端加以補救,二老定會相助!”
熙寧四年春,在王安石、司馬光、富弼、韓琦等人的聯(lián)合上書下,宋神宗以四人主持新政。在四人的共同努力下,各地首先開始了官僚體系的改革,蘇軾、蘇轍、呂慧卿等紛紛被重用,主持各項新法事宜。
熙寧五年,在新法的變革下,北宋面貌一新,值西北有敵來犯,王韶出兵西北,幾番征戰(zhàn)下,拓地數(shù)千里。
熙寧九年,幽州城外,一車隊緩緩駛近。為首的馬車中,一人撩起車簾,感嘆道“這就是幽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