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ight
這故事是頗為平淡的,直到馬車快要進城,而車上興致勃勃的說客也沉默時,再回過頭來看一看,興許能品出一些滋味……
一
少女出生在一個較偏僻的村鎮(zhèn),在那兒,每個夜晚都能聽見來自城市廣場上空的鐘聲。冬夜里,鐘聲會傳得很遠很遠,一直傳到少女的夢里。
少女從小便被教父養(yǎng)育著,在教條與經(jīng)文的濡染下,少女對神的存在堅信不疑,每當教父去村里的小教堂祈禱時,幼小的女孩總是邁著小小的步伐跟在教父的身后。
可能是忠于信仰的人終究會有回報,在少女十六歲生日那天,她聽見了神的聲音。當時她正如以往的十年一樣,在暖陽透過彩窗照亮水泥地板的小教堂里做彌撒,正當她念完禱詞,緩緩抬起頭顱時,一小道未被染上色彩的陽光從教堂頂?shù)牧押蹟D了進來,靜靜照著少女的臉龐,陽光的溫度就像一只溫暖的手。這時,少女聽見了一個略顯空靈的聲音,似乎直入腦海中。
無人知曉少女聽見了什么,只是從那天開始,少女便開始籌備著踏上一個艱辛且漫長旅途。
二
一個稍顯落魄的騎士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當他到達這個有著淡淡人煙的地方時,太陽與月亮正好占據(jù)著天空的兩角,殘霞的顏色映在他銀白的盔甲上,也染紅了他的披風。沒有人敢問騎士的來歷,因為他從來不摘下頭盔,也不與酒保以外的人對話——直到有位少女出現(xiàn)在他面前。
那是他來到這個小鎮(zhèn)的第三天,他正在酒館,如往常一般向酒保扔下幾枚長了銹斑的硬幣,點了一大瓶啤酒,坐在桌前盯著不斷翻涌的啤酒花,等待所有泡沫消散。而當他回過神來時,少女站在他面前,淺棕色的頭發(fā)被木窗里偷溜進來的光線鍍上絲絲暗金,那雙澄澈的眼眸仿佛能透過他堅硬的頭盔,看見他的臉。
那時天氣正好,微風不燥,登堂入室般地,吹起她的發(fā)尾,絲絲縷縷,給少女的身邊似鑲上圣潔的光,騎士的瞳孔倒映出的弗如一位誤入人間的天使。
“我叫弗勒爾,”最后是少女先開了口,結(jié)束了沉默的對視,“你就是神安排給我的見證者嗎?”
騎士從恍惚中緩過神,“……小姑娘你找錯人了。?”他搖搖頭將方才當做幻覺,“我只是個騎士,沒有時間陪你玩什么過家家?!笔堑?,面前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罷了。他想著,他不信什么天使亦或者類似的神明真的會降臨在他身邊。
面前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罷了。即使騎士已經(jīng)與小女孩一同騎上馬趕往最近的小鎮(zhèn),他看著小女孩在馬背上用力抓緊韁繩卻仍不可控制地在鞍上顛簸時,仍然是這么想的。但無論是騎士或平民,但凡有著人性的,都不會容許一位小女孩只身踏入危險的旅途中。他又提了提身側(cè)的皮質(zhì)劍鞘,韁繩又在手上繞了一圈。
三
當少女的身后不再只有一個騎士,自發(fā)跟隨少女的隊伍逐日龐大時,他發(fā)覺,或許她并不如他想的那樣。
是的,少女真的受到了神明的啟示,騎士也真的如她所說,成為了一位見證者。騎士見證著少女每晚的祈禱,見證著因少女而團結(jié)一心的民眾,見證著這趟旅途中所發(fā)生的幾近神跡的種種事情。
也見證了,少女從未開口描述的,旅途的終點。
他跪在奢靡的紅色地毯上,背后是兩位真正的皇家騎士。他不知多少個月來第一次真正地想說出話來,第一句話卻是蒼白無力的祈求。來自無能的流浪騎士的、向面前暴戾的君主的祈求。
“請放過她吧。”悶沉的聲音從自己的盔甲中傳出,帶著淚水的氣味。這般狼狽的行為令自己也鄙夷,如今卻好像是不得不這樣做。只為了拯救一位非親非故的少女。
于是他聽見一聲,好。
頭盔落在鮮紅的地毯上,伴隨著他的一生結(jié)束。
四
行刑日到來。
城鎮(zhèn)上的平民蜂擁至處刑的地點,為了搶占更好的視野而破口大罵,又在少女被拉上木制的處刑臺時噤聲。無數(shù)雙眼睛注視著衣衫不整的犯人。她的罪名眾說紛然,有人開始叫喊著女巫,向她投去腐爛的蔬果;有人低聲竊語著她的各式傳聞;有人或是心善,捂上旁邊小孩的眼;有人與旁的狐朋狗友嬉笑著,指著少女身上的破布遮不到的肌膚。
臺上的人推搡著她,將她押在早已釘好的木制十字架上。旁的人立即拿出繩索,手與腳繞上好幾圈后便扯緊繩結(jié),系繩的大漢連赤膊上都沁出一層黏的汗。待被粗繩縛住的少女被扣上尖頂?shù)腻F形帽筒,坐在較遠處的人一邊審問著少女是否知曉自己所犯的罪,一邊示意著將油從十字架頂淋下,浸潤少女腳下的柴禾。待審訊似的演講完畢,冒著黑煙的火炬便立即落在柴禾上。半困的觀眾也急忙睜圓雙眼。
少女上了臺后卻一直一言不發(fā)。火蔓延上十字架,熱浪將少女的身形扭曲,依稀可見其身上也已燃起火苗,而少女依舊一言不發(fā)。
待到燒上背脊的木條時,只聽見一聲悲鳴亦或吶喊,錐形筒落地,被正旺的火碾成焦灰,而竄起的焰也已將人完全地裹住。
觀眾開始鼓掌,即使沒有幕簾和樂隊,這也無疑是精彩的演出,預示著尾聲的到來。性急的已牽著孩子或背著手離開,也不免有愿再看的,火卻不如先前那一聲喊時旺。于是各自尋得了樂子的平民便作鳥獸散。
火已滅了多時,掛在十字上的焦尸也被放上驢車拉出城外,草草地找上一片荒地丟棄。
車夫牽著驢頭調(diào)轉(zhuǎn)時,看見不遠處的一具無頭的尸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