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錦制圖# 淺談明朝的三宣六慰
在明朝三征麓川之后,以及阿瓦-勃固1386~1425年四十年戰(zhàn)爭之后,西南邊境趨于穩(wěn)定,明朝在云南外圍的羈縻大致保持了三宣六慰的格局。其中麓川余黨成為了之后的孟養(yǎng)宣慰司,并且明朝與其立碑而誓‘’水枯石爛,爾得乃渡“(指以大金沙江為界),而隴川宣撫司多氏被扶持統(tǒng)領麓川故地。
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朝廷對云南西南邊境重新調(diào)整改置“三宣六慰”,云南三司、三宣六慰置于其他諸土司猶如京城置于諸州府。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里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yǎng)宣慰司、老撾宣慰司。(摘自百度百科)
三宣六慰具體所指可見于《明史 云南土司列傳》,在《明史 選舉志》中也提到了三宣六慰的說法。私以為明朝中后期長期穩(wěn)定服從羈縻及定期朝貢的外土司是這九家,故以此九家泛指。(摘自知乎-寧南左侯)
另外值得一講的是,木邦宣慰司所在今地名興威hsweni(譚圖中的新維)即“宣慰”之音譯再音譯。木邦土司和孟養(yǎng)土司相較于緬甸土司(阿瓦王朝)長期是武德充沛的土司。(語自金樓白象)
而木邦土司脫離明朝反而有些戲劇性,木邦土司罕拔向明朝報請襲職,云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發(fā)給承襲狀紙,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東吁。民諺說:“官府愛惜一張紙,丟失地方二千里。(摘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