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國民黨要2024年重返施政,首先要反思2020敗選原因

《聯(lián)合報》:面對黨主席選舉及2024布局 ?國民黨內人士或提前表態(tài)或暗中部署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于七月舉行,黨內2024候選人初選依照慣例要在2023年七月才舉辦。當下各有意參選黨魁或2024候選人的人士或提前表態(tài),或鴨子劃水,或暗中部署,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各有考慮。趙少康率先表態(tài)表示有意參選2024,但也不排除參選國民黨主席;而江啟臣表示有意連任黨主席但只做所謂“造王者”而不角逐大位;另外韓國瑜也展開了“公益之旅”伺機而動,進可攻退可守;此外朱立倫只談民進黨對馬英九的政治追殺而對選舉不贊一辭。
臺媒:國民黨要2024年重返施政??首先要反思2020敗選原因
臺灣《聯(lián)合報》今天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從以上幾位的言行可以看出,大家都從2016與2020年的敗選學到不團結就失敗的教訓。不過,不團結固然非敗不可,但光是團結仍不足以勝選。因此,團結之外還要有克敵制勝的方法,國民黨才能在2024年重返施政。

臺媒體分析了2020選舉國民黨敗選的原因:首先,國民黨輸在了情報戰(zhàn)上。未能掌握有利情報并及時抓住時機,以致一著錯滿盤皆輸。其次,國民黨未能“以敵為師”。民進黨早在2012年以前就成立網(wǎng)軍,蔡英文既能善用網(wǎng)軍在2019年黨內候選人初選中重創(chuàng)賴清德,也能利用網(wǎng)軍打擊政治對手。所以島內媒體分析認為,無論是今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或2024候選人初選,國民黨若不能成立數(shù)支有效的網(wǎng)軍,出線者條件再好恐怕也未必就能贏得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位子。第三,國民黨沒有選對議題。在2019下半年到2020年一月初的大選期間,國民黨的街頭造勢能力表現(xiàn)不俗,卻未能擊中對手要害,關鍵在于沒有選對議題。例如,臺選務機關不公正、臺行政機關行政不中立、獨立機關不獨立行使職權等好議題,都成為國民黨街頭造勢的漏網(wǎng)之魚,自然讓蔡英文在2020大選期間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最后讓選舉結果蒙上一層陰影。由此觀之,國民黨即使懂得街頭造勢,但若未能掌握有效而能引起島內民眾共鳴的議題發(fā)動街頭造勢,也是枉然。

島內輿論:國民黨緊抓時機結合有效議題 ?或可重返施政
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一向善于選舉卻不會治理;國民黨可能長于治理而短于選舉。國民黨如果不能從過去的選戰(zhàn)吸取經驗與教訓,光是喊團結也無濟于事,唯有掌握有用情資、緊抓時機、并結合適當有效的議題與街頭造勢活動,國民黨才有重新施政、撥亂反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