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言暴力的一點思考
網(wǎng)絡上的語言暴力,它的存在,原因之一其實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在尋找認同,討厭被質疑。
理論上來說,大家都有權利對某件事發(fā)表看法,但沒人有權利對別人的人格隨便做出評價。即使某個人做錯了某件事,也不等同于他做什么都是錯的。對一件事提出意見和對一個人做出評價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但很多普通人不僅喜歡在自己的地盤點評別人,還喜歡跑到別人那里,一定要把難聽的話說給人家聽,其實是因為在自己的地盤說,可能無人理睬,打上門去,就能獲得認同了。話語權在網(wǎng)絡上對所謂大v來說可能是流量、是生意,但對很多無意識助長了網(wǎng)絡暴力的普通人來說,原因是在獲得認同。所以,通常網(wǎng)絡暴力發(fā)生,有一環(huán)就是因為很多的“正義網(wǎng)民”,非要說給當事人聽。其中能做到不被認同感誘惑,就事論事的人,一定會被淹沒在情緒匯聚的暴力語言中間。但為什么語言暴力會讓人不自知的說出來呢?
今天在某篇文章里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很受觸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

最后兩種是典型的暴力語言,通常文明自律的人不會做,或者做了也知道這樣肯定是不好的,不會不自知。但我們懷疑別人有問題的時候,常常會選擇2、3兩種方式說話,并且很有可能甚至沒有覺察到這樣說不好。例如,因為是某人粉絲,所以一定是被某人洗腦了,所以就理直氣壯罵他喜歡某人是腦子不好;因為點贊了對家,所以一定是收錢了,就是應該對他陰陽怪氣,甚至號召一群人一起讓他受到道德的譴責;包括我看到一些人澄清謠言的時候,遇到糾纏不清的人,也會給對方下定義:不是蠢就是壞。
這是我們大腦慣性的偷懶,喜歡把對立面的行為或者觀點,歸因為這個人很糟糕,而不是更復雜的原因。因為做道德評價很容易,分析這個人行為和觀點背后復雜的原因,就涉及太多問題了:復雜的情境、多變的情緒、必然會被誤解的語言表達、理解問題的方式、可能的多種多樣的事實等等,就很費勁。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偷懶,復雜的事就會很煩,所以會自然而然傾向于簡單歸因。這是大腦天生的傾向,但這樣確實是粗暴的。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打交道的人,我們了解他的復雜性,是長時間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所以也自然不會太簡單粗暴的因為一次觀點沖突就給人下定義。到了網(wǎng)絡上,一個人是平面的,他只在這件事情上存在,而沒辦法立體起來。因此,很容易讓人在對立的時候簡單粗暴的歸因。
其實,想象一下,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因為一個陌生人和你觀點不同,擺事實講道理都說不通的時候覺得對方偏執(zhí),甚至覺得對方腦回路不正常,但是會直接當人家面這樣說嗎?會號召一群人一起去說他有病嗎?
對不認同自己觀點的人,擺事實講道理了,對方還是堅持不認同,通常我們會開始懷疑對方的目的,這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但人性是復雜的,不是這里不好就意味著他一定是壞人。不要被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不正常現(xiàn)象裹挾,覺得罵對方?jīng)]腦子是正常的,陰陽怪氣人家是正常的。這并不會讓自己變得在吵架中更有氣勢,反而容易養(yǎng)成語言暴力的習慣,粗暴表達、簡單思考的習慣。
對立觀點的討論中,把對方當人(即使是職黑),說不通的也要堅定表達事實,觀點上求同存異,或者擺事實證明對方有問題,才是有效的溝通。不用覺得有人最后也沒說通會怎樣,事實不會因為他不相信就不是事實了,觀點本來就應該允許有人不認同。其他看到的人,自然也會有正常人的判斷。
事情上,至今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但不能說這樣的人就不配生活了吧。如果有需要,也不妨礙大家和他在別的方面打交道。難道要專門跑到人家家里罵人家蠢貨嗎?會去對著人家陰陽怪氣“你怎么活到現(xiàn)在的”嗎?真這樣干的人,肯定經(jīng)常被打吧。
當然,這些思考基于的是討論,對于那些不值得討論的觀點,關掉劃過去,不要浪費一個眼神。網(wǎng)絡上討論問題最可怕的地方是,很容易只看現(xiàn)象,而看不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人與人,因為巨大的差別,很可能超出我們的認知,而我們卻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觀點對號入座。
關于語言暴力的一點思考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