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單向思維和雙向思維(20230329原創(chuàng))
第3篇 單向思維和雙向思維(20230329)
理論研究是極其嚴謹?shù)墓ぷ?,不會因為取得了一點進步或者發(fā)現(xiàn)了一點規(guī)律就會沾沾自喜,我們對正確性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為了保證描述的內容的正確性,我們需要使用單向思維和雙向思維。
單向思維區(qū)分為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正向思維非常簡單,就是由因尋果。比如,我們知道“1+1=2”的數(shù)學基礎和“加法”的運算規(guī)則,然后就可以得到“1+2=3”的結果,以此類推就可以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數(shù)字”。這個大的“數(shù)字”是正確的嗎?單從數(shù)學來講是正確的,但從現(xiàn)實情況來講就不一定正確。這說明“正向思維”是有漏洞的,“基礎”和“規(guī)則”的正確性并不能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為了保證“結果”的正確性,我們還需要使用“逆向思維”。比如“這個水果很貴”,這就是“結果”,但為什么這么貴呢?我們需要尋找原因,這個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自然界的原因,第二種是人的原因。從自然界的角度講,不同的地方會出產(chǎn)不同的水果,水果貴的原因很可能是運輸成本的問題。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水果都需要運輸,甚至有些進口的香蕉也不貴,所以我們還要再尋找原因。最終發(fā)現(xiàn)這個水果是反季節(jié)的水果,夏天的西瓜十幾塊錢一個,而冬天的西瓜就要貴好幾倍。也就是說,違反季節(jié)的水果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的。
從人的角度講,“貴”是一種“感覺”,是人通過“比較法”獲得的一種結論?!百F”這個詞本身就不是確定性的中性詞,已經(jīng)引入了人的因素,類似的“高低”、“大小”、“輕重”、“快慢”、“冷熱”、“多少”等這些詞都來自“比較法”?!氨容^法”是人和自然界交互的重要方式,知道了“大”才能知道“小”,知道了“重”才能知道“輕”,知道了“多”才能知道“少”,這些詞本身就是成對出現(xiàn)的。當我們理解了這層含義,就會明白“這個水果很貴”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和人的客觀規(guī)律。
當我們研究一個內容時,真的需要區(qū)分出究竟是“人的原因”還是“自然界的原因”。當然在人確定的情況下,那很可能就是自然界的原因。所以導致“這個水果很貴”的感覺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來自于“成本的增加”,而“成本的增加”來自于“違反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這些簡單的生活常識無需思考就能得到答案,“成本的增加”必然導致“價格的上漲”,“價格的上漲”很可能來自于“成本的增加”。這中間反映出很多信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由果尋因”,無論原因是什么,結果都是確定的,在確定的結果基礎之上尋找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正確的原因。
“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都屬于“單向思維”,反復使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才屬于“雙向思維”。對于任何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反復的使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答案很可能是正確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正向思維很多,因為正向思維很簡單。但是在理論研究中,我們更多的使用逆向思維。也就是結果是知道的,我們要由結果尋找原因。比如太陽的東升西落,這是一個清晰的視覺觀測結果。但是太陽為什么會東升西落?那就會出現(xiàn)兩種原因,分別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和地球的自轉。今天我們都知道原因是地球的自轉,但是這個答案也是前人通過努力才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