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知識】南音
本篇根據(jù)《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理解并整理,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粵劇的聲腔結(jié)構(gòu)包含板腔體和曲牌體兩大類。板腔體以梆子、二黃為主,還有芙蓉、西皮、戀檀及本土歌謠等。為了與外來板式相區(qū)分,一般將板腔體中的歌謠部分拆分為歌謠體。具體分類如下圖。

歌謠體,指的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的民間說唱形式,常用椰胡、洞簫、古箏、秦琴、洋琴、三弦、竹提琴等輕巧的中高音樂器伴奏。歌謠不分喉別,部分板式有乙反腔調(diào),但均無反線。
南音是粵曲歌謠體中的核心板式。民間的南音十分靈活,變化多端,又帶有濃郁的原生態(tài)鄉(xiāng)土氣息。而在粵曲中使用的南音,唱法并沒有那么復雜,但格律卻更為嚴謹。南音在粵曲中使用十分靈活,既可整段單獨使用,也可穿插在板腔、曲牌中。
根據(jù)腔調(diào)和節(jié)奏的不同,南音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行內(nèi)常稱的南音指的是其中的慢板(與流水南音相對),全稱為“正線南音慢板”。它是南音類的代表板式,在粵曲中的使用十分頻繁。其可以整段使用,也可部分使用或與其他板式、曲牌連接,十分靈活。它既可敘事也可抒情,往往可以作為唱段的主要板式。
示例:《蘇小妹三難新郎》“窗前月,雖則冷清清,有人閉門獨坐,一樣嘆孤零……”
流水南音即“南音流水板”。其句式格律、落音與南音慢板相同,區(qū)別在于: 南音慢板為四四拍(4 / 4),流水南音為四一拍(1 / 4)。慢速的流水南音往往以疏板(即一拍分為兩拍)來記譜,即變成四二拍(2 / 4)。
示例:《男燒衣》“我忙轉(zhuǎn)艇,就快如云,嚟家雙槳齊搖在水面狂奔……”
乙反南音即“乙反南音慢板”,其句式、格律與正線南音慢板相同。因腔調(diào)悲怨哀傷,故又名“苦喉南音”。
示例:《偷祭瀟湘館》“初杯酒,祭瀟湘,生自銷魂,死斷腸……”
乙反流水南音即乙反南音流水板。其句式格律與正線流水南音相同,其實就是乙反腔調(diào)的流水南音。
示例:《祭瀟湘》“三杯酒,哭瀟湘,瀟湘妃子,莫望還陽……”
南音的板面(序)也可填詞演唱。
正線南音板面示例:《平貴別窯》“冷水雖然清涼,珍貴異?!?/p>
乙反南音板面示例:《紫釵記》“不慣別離,相對斷腸無……”
南音的四種不同類型經(jīng)常穿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