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到69歲這十年,家中有這些跡象,那你將晚年受苦

晚清名臣曾國藩提出過“人生三境”:少年經(jīng)不得順境,中年經(jīng)不得閑境,晚年經(jīng)不得逆境。
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能過得太順,而應(yīng)該走南闖北,有所磨礪,做人生加法。中年的時候,我們就該工作賺錢,同時修身養(yǎng)性,不能過得太閑。
到了晚年,我們也歷經(jīng)滄桑,有所經(jīng)歷了,那我們就該過回“簡單平淡”的小日子,不要讓自己身處于生活的風(fēng)浪當(dāng)中。逆境,對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種絕望。
試想,人老了,精力衰退了,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倘若還面臨諸多的困境,那他們豈不是晚年難安,余生悲慘了嗎?
早年,是吃苦的過程。中年,是努力賺錢,承上啟下的過程。而晚年,是平安喜樂的過程。
在59歲到69歲這十年,家中出現(xiàn)這些跡象,暗示你晚年受苦,要注意了。

一、孩子一直催你分家產(chǎn),這是厄運的開始。
家產(chǎn)把握在父母的手上,那父母想給誰,就給誰,哪怕誰都不給,自己攥著保命,也是父母自己的選擇。
如果有一天,父母把家產(chǎn)都分給了孩子,兜里面沒有任何的存款,做人也沒有了底氣。如此,他們還能有自己的選擇嗎?早就沒得選,只能任人擺布了。
對于“分家產(chǎn)”這件事,父母要慎之又慎。孩子有本事,足夠孝順,那我們是否分家產(chǎn),他們也不在乎。這,才是分家產(chǎn)的最好時刻。
一旦孩子沒有本事,生活窘迫,他們就會催促父母分家產(chǎn),還向父母承諾,自己肯定會照顧父母,幫父母養(yǎng)老。
這樣的承諾,你信嗎?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中老年人,都不會相信。因為承諾這種東西,隨時都會改變?;蛘撸瑒e人拿了錢之后,翻臉不認(rèn)人,你又能奈他何?
孩子越是催促分家產(chǎn),我們越是要三思而后行,切勿被盲目的感情,蒙蔽了雙眼。

二、生病后,親人朋友都離你遠(yuǎn)去,嫌棄你。
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句話:“人到晚年,就是一場血雨腥風(fēng)?!?/p>
健康的時候,親人尚且不尊重你。等你病倒了,動彈不得了,你才會感受到什么是“人性本惡,人心善變”。
以往尊重你的孩子,如今一看到你不能自理,就滿口唾罵,嫌棄你連累了他們。以往奉承你的親戚,如今一看到你臥病在床,就不想靠近你,怕沾了晦氣。
親戚嫌棄,這還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應(yīng)該是家人嫌棄臥病在床的老人。試想,老人早已動彈不得,他們還如此冷漠,那老人不就只能“活受罪”了嗎?
從表面上看,晚年一切的不幸,都從“生病”開始??蓪嶋H上,晚年一切的艱難和不易,都源自于“歧視老人”的扭曲人性。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尊重生病的老人。無法感同身受,這是人類的通病。

三、家庭爭吵不休,各方勢同水火,形如修羅場。
人到晚年,到底活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當(dāng)中,才能讓老人感覺到幸福呢?
毫無疑問,便是生活在和諧安寧的家庭環(huán)境當(dāng)中。不奢求所謂的大富大貴,也不追求所謂的錢財名利,只希望日子平淡,沒啥矛盾。
“沒啥矛盾”這四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就特別困難了。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這就注定家庭的矛盾將層出不窮。
適度的家庭矛盾,可以平衡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過度的家庭矛盾,就會讓家庭內(nèi)耗,也讓人活在不得安寧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
江湖本來就紛繁難測,如今連家庭也喧鬧不堪,那普通人該如何過日子呢?沒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人們就不會有安穩(wěn)的往后余生。
家庭,是否有錢,這是后話。真正重要的,應(yīng)該是“和諧”二字。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吵只能萬事衰。如此而已。

四、各方的壓力,都需要讓老人來承擔(dān)。
我們常說,一代人管一代人,管不了兩代人。
身為父母,我們能夠盡好自己的責(zé)任,養(yǎng)活一家老小,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至于孩子,讓他們自力更生就好,父母也不要管太多了。
在今時今日,父母真的可以做到不管那么多嗎?做不到,因為啃老的問題頻頻出現(xiàn)?;蛟S,你六十歲了,但你的家人或者孩子,依舊在吸你的血。
一代人管兩代人,注定要累死出錢出力的那代人。孩子啃老,你要出錢。孩子生娃,你要成為免費保姆,幫他們帶娃。如此,你真的能活得輕松,過得愉悅嗎?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上了年紀(jì)的老人將一切的家庭事務(wù),都攬在自己的身上,這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給自己一點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和家人,承擔(dān)起屬于他們自己的責(zé)任。人人各盡其責(zé),互不越界,這家庭關(guān)系才不會差到哪里去。人之晚年,也能更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