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讀本-利簋


《文物》期刊上對利簋的記載
《尚書·牧誓》: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zhàn)于牧野,作《牧誓》。時【二月】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孫星衍疏:時甲子,《周本紀》為“二月甲子”《集解》引徐廣曰:【二】一作正,此建丑之月,殷之正月,周之二月也。是今文有“二月”......昧爽者,《說文》云“旦明也”,蓋以昧為暗,以爽為明也。馬融曰:“昧,未旦也”。以昧為未旦者,《內(nèi)則》曰:昧爽而朝,日出而退。是昧爽為日未出也。
劉起釪《校釋譯論》:昧與冥音近義同,即暗而不明。爽,明爽。
《漢書·律歷志》:武成篇曰:“粵若來三月,既死霸,粵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紂。
注:師古曰:“今文《尚書》之辭。劉,殺也.”
《逸周書》: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月甲子朝,至,接于商。則咸劉商王紂,執(zhí)天惡臣百人。
時間同為甲子朝。
《漢書匡衡傳》: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nóng)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p>
顏師古注: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應(yīng)劭曰:“鼎,方也.”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敬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師古曰:“服、應(yīng)二說是也。賈誼曰‘天子春秋鼎盛’,其義亦同,而張氏之說蓋穿鑿矣。假有其書,乃是后人見此傳云‘匡鼎來’,不曉其意,妄作衡書云‘鼎白’耳。字以表德,豈人之所自稱乎?今有西京雜記者,其書淺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說,乃云匡衡小名鼎,蓋絕知者之聽?!?/p>
《國語》:王曰:“七律者何?”對曰:“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侄陵之后,逄公之所憑神也。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馬農(nóng)祥也。
這幾段記載了武王伐紂時有歲星正當其位


《管子》:可淺可深,可沉可浮,可曲可直,可言可默。此言指意要功之謂也。天不一時,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著業(yè)不得不多人之,名位不得不殊方。明者察干事,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道也者,通乎無上,詳乎無窮,運乎諸生。是故辯于一言,察于一治,攻于一事者,可以曲說,而不可以廣舉。圣人由此知言之不可兼也,故博為之治,而計其意;知事之不可兼也,故名為之說,而況其功。歲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時。山陵岑巖,淵泉閎流,泉逾瀷而不盡,薄承瀷而不滿,高下肥磽,物有所宜。故曰:地不一利。鄉(xiāng)有俗,國有法,食飲不同味,衣服異采,世用器械,規(guī)矩繩準,稱量數(shù)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此各事之儀,其詳不可盡也。
《周本紀》: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遠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蓖踉?“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昏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軌于商國.今予發(fā)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不過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于爾身有戮?!笔囊眩T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于鹿臺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fā)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jīng)自殺。武王又射三發(fā),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軍。
《詩經(jīng)》: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朱熹注:蕳,蘭也,其莖葉似澤蘭,廣而長節(jié),節(jié)中赤,高四五尺。
于省吾《利簋銘文考釋》:管之稱管?,猶成周金文金文也稱“成?”。管為管叔封地,《括地志》云“在鄭州管縣”《周書·大匡》《文政》,在武王克殷后,均言王在管,可以參證。
《詩經(jīng)》: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嘆,念彼京師。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尚書》: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復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伻來以圖及獻卜。
《爾雅》:師,人也。郭注:謂人眾。
〖疏〗釋曰:師,眾也。《周禮·大司馬》:“二千五百人為師?!惫使?“謂人眾?!币虼苏n本稱師可用作人眾聚集處之稱。

《金文編》郭沫若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