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川木傳》的爛梗性質(zhì)
所謂爛梗在我看來就是梗這種主觀的東西已經(jīng)嚴重地遮蓋或脫離了事情的真實狀況。
第一,博人傳男一男二無根本利益沖突,踩一捧一本質(zhì)是飯圈思維。
第二,忍者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是常徘徊在生死邊緣。因此成熟的忍者往往早就作好了無視生死的犧牲覺悟,因此一般不會有內(nèi)心動搖的過程。從而很難對其心理過程有更詳細的描述過程。

博人一方面出生在忍者村,至少受到不少的忍者方面熏陶,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并且他還是佐助的徒弟這個身份使得他更具備忍者無懼生死的覺悟。在經(jīng)歷了桃式大戰(zhàn)后更是如此。
川木只是個普通平民,而且還是遭受非人待遇的平民,其無論如何在進木葉村前都是更軟弱的。是鳴人博人慢慢改變了他,從決心為鳴人犧牲到?jīng)Q心為木葉村犧牲,因為他過去的普通人(沒有忍者那種覺悟)經(jīng)歷必然有無數(shù)的動搖。這是對川木詳細刻畫的根源,也是《川木傳》爛梗的基礎(chǔ)。

看過火影忍者得的都知道佐助叛逃以前因為怕自己死了,就沒法復(fù)仇了是表現(xiàn)的多么軟弱和動搖(特別是對木葉村的態(tài)度上一再搖擺)。而鳴人是伊魯卡給了他光明以后,鳴人就再也沒動搖過。敞開天窗說亮話,佐助叛逃前對鳴人的刻畫不如佐助詳細。(除了動漫原創(chuàng))。
可為什么過去沒有《佐助傳》這個爛梗呢?
我認為有四個原因。第一,國內(nèi)當時沒把《火影忍者》翻譯成他的真正譯名《鳴人傳》。而《博人傳》就翻譯成了《博人傳》。如果當年翻譯成《鳴人傳》,估計會有《鼬傳》,《卡卡西傳》的爛梗。
第二,飯圈文化滲透到各個領(lǐng)域,特別是二次元,尤其是受眾廣泛的火影忍者。
第三,鳴人的性格討人喜歡,這種主觀的感受(大多數(shù)人接觸這部作品都是青少年,所以沒有理性分析作品的能力是可以理解的。)遮蓋了這種客觀事實。
第四,動漫的原創(chuàng)給鳴人填很多戲份,而博人傳動漫前期不僅不填戲份,還毀博人人設(shè)。
圈內(nèi)關(guān)注漫畫的還要在打大筒木一式的時候接受小太刀毀人設(shè)。(其實川木傳這個爛梗目前主要停留在圈內(nèi),這算一個成因;但隨著博人傳熱度的上升,這個爛梗也在出圈。)
而且事實上是有一個定律的,梗一般字的很少,這樣傳播力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