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規(guī)”會使交通更堵 加重普通民眾工作生活成本 應調整

正值歷史上最熱、驕陽似火、路能“蒸蛋”的7月天。許多地方紛紛加大力度地推出了電動車新規(guī)定。然而,剛一落地的“新規(guī)”明顯“水土不服”,一石激起千重浪,怨言四起“吐槽”質疑聲一片。


龐大的騎行一族,工作吃飯已經(jīng)和電動車水乳交融、深深綁定了。有資料顯示,中國騎行者或有四億以上。咱暫且不說數(shù)字的準確性。說電動車是當下中國最大的交通工具一定不過,而且絕大多數(shù)為低收入群體,也是最應該關護的弱勢群體。

電動車出行必須要準備三種頭盔,且須是“三C”認證。時速以25公里以下、50公里以上、25--50公里之間分別設立明細規(guī)定。能帶12歲以下兒童;不能帶人,考取駕照,電動自行車必須有腳蹬子各種電動車還設置了嚴格的重量限制,否則罰款,路遇人行橫道,需有駕照的要徒步推行。不符合規(guī)定的電動車將不能上路。不能單手駕駛,醉駕與機動車同等處罰。且有多種嚴格不得充電規(guī)定......等。

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機動車擁有量速度,已遠遠超前于城市道路的發(fā)展,一般城市道路上,機動車道已經(jīng)將非機動車道擠成了狹長胡同。而非機動車道上的出行人數(shù)約是機動車駕駛出行人數(shù)的3--4倍。怎樣更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管理城市道路,考驗著交通管理者的智慧。

假如將非機動車道貢獻給汽車用道,能大幅改善交通狀況嗎?嚴格的推理是——否定的。這或許是本次電動車“新規(guī)”制定者,不想也不愿意承認的。

試想一下,撤銷了非機動車道,最多也就相當于加寬了1/3---1/4道路。原來騎行者中按1/5迫不得已改換成汽車計算。實際等于道路上又增加了約1/2的車輛。城市道路豈不更擁堵。而這部分車輛會使城市停車位更缺。人們出行辦事成本更高,效率更低。這是粗算,如果用大數(shù)據(jù)或許能算的更快更準確。如果科學認可這樣的推斷。之后果然造成了這種局面,“新規(guī)”制定者,脫離實際,缺乏論證。定會坐實。豈不是成了“麻煩制造者”其,何以面對“江東父老”。

龐大的騎行者絕大多數(shù)是難于承受換成汽車的。他們生活、工作、省吃儉用、掙錢養(yǎng)家,奮力拼搏在現(xiàn)實中,企盼民富國強,期待靠汗水能逐漸改善生活狀況。

騎行者中有一送餐送物、快遞外賣群體?!靶乱?guī)”“受累”首當其沖,或許有部分人員被迫退出,再次踏上尋找其他工作之路。轉而便會推高物流成本,拉長送達時間。而部分覺得“網(wǎng)購”不太方便的,重回騎上腳踏車購物,其車流又再次加入擁堵的道路中。

而常常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隊伍中。由于增加了汽車接送,道路自然更堵。公交車也會增累不少。
由于物流成本的提高也會在物價上逐漸顯現(xiàn)。

“新規(guī)”執(zhí)法阻力很大、群眾意見很大,難度也很大。無奈、彷徨寫在了交警的臉上。不配合、兜圈子比比皆是。抵觸、憤憤不平也是突出的場景。與提高安全系數(shù)初衷正相反。從不斷上傳網(wǎng)上的短視頻看,執(zhí)法中時刻伴隨著危險。不是騎行者被拉倒、便是交警被拽到......。以此推斷不少的事故會蘊含其中。

近日炙熱的高溫天氣頻頻湊熱鬧。有報道說,某日測得地表溫度達71攝氏度,創(chuàng)歷史新高。有美國氣象專家稱近日高溫達十萬年來最高。試想,執(zhí)法中若摔出個好歹,僅僅地表高溫也會將人烤壞。即使某些交警采取了半道釣魚式、守株待兔堵截,也常遭遇兜圈脫逃。危險系數(shù)不斷增大。兜圈逃跑者往往似驚弓之鳥更易出亂。

哎,大力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為何突然這樣邪事百出、節(jié)外生枝啊。
其實一個普通型的轎車和一個電動自行車相比,公用車道的占比能達10:1。和慢速三輪電動車相比,約是4:1。和低速電動四輪車相比約是3:1.城市道路機動車一般限速50公里。市內(nèi)開轎車均速約是30公里,電動兩輪、三輪、四輪一般不超過30公里。轎車除了舒適性,在市內(nèi)開車效率常低于電動車。如將堵車、尋找停車位因素計算在內(nèi)則效率更低。

轎車一族中,也有很多人愿意駕駛電動車。如果城市中能多用電動車。公路使用率將會大大改善。說電動車事故率太高,亂停亂放,難免含有許多偏見。想高效科學治理城市交通。充分利用小體積的電動車是一個上上策。決策者應該放下身段深入實際,認真地思考調研了。


給電動車設定的時速25公里、50公里及載人限制。其評定依據(jù)是哪一年的。是否科學,值得商榷。大數(shù)據(jù)、信息時代,制造業(yè)不斷快速發(fā)展,騎行中越發(fā)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也不斷提高。不能將老舊的標準,照搬用在已經(jīng)更新?lián)Q代交通工具上。謬之毫厘而差之千里。必須將老舊過時的緊箍咒遠遠甩掉。不能一味地堵,禁。而應該科學地放和疏。
過去因為非機動車沒有牌照,不好管理?,F(xiàn)在有了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又掛上了牌照。也方便了交通管理。管理者更應該遵循科學、有溫度包容性地,依極大地提高文明和諧便于出行為原則,做好交通管理工作。

不但應讓兩輪電動車舒心出行。三輪、四輪電動車也應該科學放行。其能遮風避雨雖然簡易也有一定的舒適性,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相關部門不能墨守陳規(guī),用到處奔跑的高速汽車為標準來衡量主要在城市內(nèi)出行的低速車描畫規(guī)則。應該好好學習運用“一國兩制”方針了。簡單的“堵”違背:拉動內(nèi)需且嚴重地浪費資源。
目前有些地方已經(jīng)探索出了比較科學和人性化的電動車管理模式。駕駛證應考慮特定人群范圍設定。電動自行車、三輪、四輪低速電動車,考慮一般只在城市駕駛,主要交通規(guī)則也應該相適應簡化。將高速,復雜橋梁、涵洞等交規(guī)標志基本不用的剔除掉。這樣城市道路基本交通法規(guī)也就簡單多了。別讓一千多條的繁瑣復雜交規(guī)攔路虎人。駕駛中的倒庫等高難項目應適當簡化。這樣許多難題當可迎刃而解。

再就是罰款應該陽光透明適當,避免損害弱勢群體切身利益,肥了利欲熏心者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