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劇犊耧j》(第一彈)
真的好想長長地罵一下《狂飆》,我真的受不了了。這部劇的情感敘述真的很低級,真的很低級。。。。。。我很久沒有見過這么僵硬的“好劇”了(是的本來只是想發(fā)條動態(tài)結(jié)果現(xiàn)在字?jǐn)?shù)超了_(:з」∠)_
首先故事里制度性的死局是,因為趙立冬手眼通天,所以根本辦不了違法亂紀(jì)的高啟強,后期公安的人只有兩種情形:①同流合污茍且偷生,遇到案子草草了解;②剛正不阿抗?fàn)幍降?,然后被殺人滅口——說起來張彪其實是三任隊長里最苦的一個:曹闖為了升遷依附于趙立冬,在槍戰(zhàn)中死于非命;李響為了搜集趙立冬的犯罪證據(jù)假意逢迎,最后也算是被高啟盛結(jié)束了這種漫長的痛苦;到了張彪這里局勢幾乎壞得無可挽回,因為彼時趙立冬—高啟強官商勾結(jié)的聯(lián)盟正式形成,一方面他自己要在上述制度性死局里夾縫求生,他還要想方設(shè)法保住身為“安欣第二”毅然決然要走道路二的陸寒。陸寒最終因為觸動了黑暗的秘密而被深淵吞噬,張彪心中煎熬可想而知。
然后,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安欣還要對張彪說,可是他沒錯,我也沒錯。。。。。。
我就覺得很想掀桌?。。?!很想掀桌啊?。?!他嗎的誰不知道你們沒錯?。。?!誰不想挺起腰板光明正大地做“沒錯”的事??!誰不想掀開這制度性的死局、痛痛快快亮亮堂堂地用最正義的手段和方法懲惡揚善啊?。?!李響和張彪彎下腰是因為脊梁骨挺著難受是吧???你不去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是吧???
說回有些人吹捧的“理想主義”的問題。我不反對安欣的理想主義和敢于宣戰(zhàn)的勇氣,關(guān)鍵是,這個人物身上我看不到哪怕一點點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當(dāng)然編劇要是說略略略我就是要寫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傻逼那好吧當(dāng)我什么都沒說) 。苯人比較熟悉的終極理想主義的案例是“范滂—蘇軾”問題(瞎命名):義勇的范滂因為黨錮之禍將要被殺,臨死前對自己的兒子作為父母我希望你作惡,但惡事是不值得做的;我希望你不作惡,但我自己就是不作惡的下場。小時候說過要做范滂的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為幼子蘇遁辦洗兒會的時候作詩說“惟愿生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他自己是相當(dāng)相當(dāng)聰明并且每每為自己的天才稟賦感到自得的人,但就是因為活得過于清醒自持所以中年如此潦倒。如果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應(yīng)該祝愿他們一生平安順?biāo)欤坏袝r候平安順?biāo)煲猿鲑u靈魂為代價,又不得不忍受孩子在自己面前受盡磋磨的人倫慘劇。
——當(dāng)然,當(dāng)然,出于功利主義或者道德標(biāo)準(zhǔn),每一個范母都會無怨無悔地把范滂送上舍生取義的刑場,每一個安欣都要沉默痛苦地把陸寒送進(jìn)深淵張大的嘴巴里,但他們一定都會受盡折磨、痛不欲生,他們可能會平靜地吞下眼淚、再道天涼好個秋。人的高尚之處在于趨向光明、義無反顧,人的鮮活之處在于痛的時候傷的時候流血、痛的時候流淚,而人的偉大之處在于即使痛得流血流淚、即使本身已經(jīng)極盡暗弱和卑微,依然余心所善、九死未悔。。。不是說安欣不能嘴硬地說出“我和小陸都沒錯”這句話,但編劇寫得真的太生硬了,人物情感沒有一點點點點層次可言,使安欣這個角色看上去完全就是披著道德主義外皮的功利主義的“德賊”,他的價值判斷和情感趨向完全是咔嚓咔嚓直上直下的,哦這樣是對的,小陸就該這樣做,失蹤了沒辦法也沒關(guān)系,反正賬都算到高啟強趙立冬頭上(終極大boss趙立冬也塑造得一塌糊涂,反正他就是純壞,你問他為什么壞?不知道。反正就是壞,從娘胎里壞到骨灰盒,壞事都他做,賬都算他頭上)。高啟強因為弟弟妹妹所以自首的時候猶豫了?啪不能理解了。高啟蘭因為唯一的親哥哥在京海、所以不想劃清界限遠(yuǎn)走他鄉(xiāng)?啪不能理解了。李響為了臥底趙立冬失了警察的氣節(jié)了?啪不能理解了。我也不是想罵安欣這個角色,有的角色是邏輯自洽而性格可厭,有的角色是邏輯都不不自洽、純粹砸編劇手里()這部劇所有的人物情感都是這樣咔嚓咔嚓,不會轉(zhuǎn)彎也沒有鋪墊,接不上了就喊兩句理想主義,純純拿觀眾當(dāng)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