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第四部分 選擇與風險

第25章?事關風險與財富的選擇
A.?18世紀,伯努利觀察到,大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冒險(即不喜歡接受最不可能的結果),而且,如果在期望值相同的風險收益和確定收益中作選擇,他們就會選擇確定收益。事實上,一個規(guī)避風險的決策制定者會選擇一件低于預期值的確定事情,實際上就是拿出一筆額外費用以避免不確定的事情發(fā)生。
B.?我稱這個弱點為理論誘導的盲區(qū),即一旦你接受了某個理論并將其作為一個思考工具,就很難注意到其錯誤。
第26章?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論
A.?在沒有理想的選擇時,人們更愿意碰運氣,我們不是最先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的人,但由理論誤導的盲目性其實早就是普遍現(xiàn)象了。
B.?損失厭惡:人們對虧損的反應比對盈余的反應大得多。
第27章?稟賦效應與市場交易
A.?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個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提高。
B.?對于理性的代理人來說,從前的買價與自己根本就不相干——當前的市場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C.?在前景理論中,貧困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自己的參照點。有些商品是窮人買不起的,因此他們總是“處于損失中”。他們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那一小筆錢算是減少了的損失,而不是所得。
D.?花在某件商品上的錢對于本來可以購買的另外一件商品而言就是損失。對于窮人來說,花錢就意味著損失。
第28章?公平性——經濟交易的參照點
A.?負面情緒在眾多方面都可戰(zhàn)勝正面情況,而且損失厭惡是負面占優(yōu)勢的典型例子之一。
B.?所有動物(包括人)都想有所得,但他們會更努力地避免有所失。
第29章?對結果可能性的權衡
決策權重的大小取決于人們的擔憂程度
第30章?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罕見事件不是被忽視就是被過度重視。
第31章?能帶來長遠收益的風險政策
風險政策可以抵消風險厭惡的偏見
第32章?心理賬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的?
A.?后悔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自我懲罰。
B.?后悔是由替代現(xiàn)實的可用性引發(fā)的反事實情緒。
C.?人們對由于采取行動而導致的結果,會比因不行動而產生的結果有更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包括后悔)。
第33章?評估結果的逆轉
法律體系和心理學常識不同,法律判決更傾向于單一評估。
第34章?善用框架效應,讓生活更美好
A.?對于窮人和富人間的不同,你有道德直覺,但這些直覺依賴于任意的參照點,而且它們并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B.?你的道德感覺與框架聯(lián)系,與對實際情況的描述相聯(lián)系,而不是實際情況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