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這些年(二)

其實網易是當過老大的。
誰還記得網易最早是國內的三大門戶網站之一?
"門戶網站"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很搞笑,它是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一個詞.它代表了在信息匱乏的年代只是做一些信息的聚合和分類就能成為大佬。

那個時候,大多數網民面對茫茫網海無從下手,于是以雅虎這種以提供搜索服務為主的網站扮演了引網民“入門”的角色,成為網民進入互聯網的“門戶”。然后以提供新聞服務作為門戶網站的主業(yè)乃至核心競爭力,后來者們紛紛效仿,也就成就了所謂的三大"門戶"網站。
那個年代不同于現在,你的流量是最不值錢。沒人會傻到花錢買流量的,(現在正好反過來了不是嗎?)這其中最有名的要數當時騰訊沒錢,去銀行融資,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
即使你的流量多,但是當時缺乏可以變現的渠道。
幸好"SP"業(yè)務拯救了中國互聯網。
SP(Service Provider)是服務提供商的縮寫。

其實就是賣一些增值業(yè)務,短信,彩鈴,郵箱服務之類的。
別看這種業(yè)務不起眼,但在當時切實的救活了包括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網易也不例外,因為有流量優(yōu)勢,網易靠著增值業(yè)務活的非常滋潤。
但是SP業(yè)務是有風險的,它不是獨立的,它是寄生類的。它必須依靠運營商才能活下去。因為SP這個行業(yè)就是運營商打造出來的。
用官方的話是這樣描述SP和運營商的關系的:運營商提供網絡,SP提供服務和產品給終端用戶。運營商通過收話費的形式為SP的產品服務進行代收費,然后與SP進行結算劃分。
其實說白了,因為三大運營商是屬于公家管轄的,不能明目張膽的坑用戶錢,就巧立名目包裝出了一個SP業(yè)務以合作的形式給外面的公司來做。
SP業(yè)務是中國互聯網發(fā)展中非?;闻c黑暗的一個東西,咱們在這里就不多講了。
回到網易身上,丁老板在2001年也就是互聯網泡沫的時代,毅然決然的砍掉了公司的SP業(yè)務,當時SP業(yè)務在網易的營收中占比超過30%,你知道在互聯網企業(yè)紛紛倒閉的年代,親手砍掉自己最賺錢的業(yè)務是一種什么樣決心嗎?
SP業(yè)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事實證明,丁老板的決定非常正確,因為在3年后的315上,公眾輿論因為增值業(yè)務而被全面引爆,這次受沖擊最大的,是SP業(yè)務占公司總營收%56的騰訊。

在砍掉自己的現金牛之后,網易急需為自己尋找下一個贏利點,此時丁老板盯上了游戲行業(yè),但是彼時的國內游戲市場都是以代理為主,在和國外游戲廠商談判無果后,丁老板無奈走上了自己研發(fā)的路子,同時收購了一家位于廣州的游戲公司,它就是后來做出天下貳的天夏工作室。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網易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游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