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春潮》:不是所有關系都能達成和解
《春潮》是一部少有的全女性視角電影。影片中姥姥,母親,女兒祖孫三代互相糾葛、羈絆、撕扯,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家庭關系,咒罵、壓制、絕對的控制欲和居高臨下的審判貫穿兩代人的成長,壓抑的同時令人深思——原來不是所有關系都需要達成某種意義上的和解。面對真正無法解決的問題,沉默沒有用,努力擺脫周遭環(huán)境永遠是上上策,就像湖南企發(fā)文化的文案人總會在遇到文案難題就換個環(huán)境找靈感一樣。

該片通過一個中國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現(xiàn)了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報社記者郭建波、母親紀明嵐與女兒郭婉婷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系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涌動。記者郭建波在報道社會負面事件的同時,也在揭開自己身上的傷疤;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是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成人世界里的種種生存法則。一次次的叛逆與反抗都在隱忍中歸于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zhàn)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終將爆發(fā)……

這是一個關于家長里短瑣事和理想化大齡文藝女青年的現(xiàn)實沖突的故事,控制欲極強的外婆、大齡文藝女青年的媽媽、機靈可愛的小外孫女,三代人在一個擁擠的小窩里上演著微妙的矛盾。有些付出就陷入自我感動,一言不合上升道德綁架,怨天尤人又自卑自棄,控制狂人又賺人同情,煽風點火尖酸刻薄,“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春潮是流淌過母女孫三代氤氳又躁動的糾葛,不安、反抗和順從,總歸在找出路。原生家庭的夢魘就是把整個人生撕得支離破碎,像一根刺扎到心坎里,在時常無眠的悵然若失的深夜里,永遠地黯然神傷。

母女之間本應該有著天然的緊密聯(lián)結,溫熱的情感流動,可是在時代裹挾下慢慢冷卻,成為彼此的罪人,生活的毀滅者,母女轉向男人的懷抱。敏感脆弱的女兒得不到固執(zhí)的母親的安撫,執(zhí)念頗重的母親的苦痛也無法被女兒理解。故事以母親的永久沉默為結局,這種有毒關系的傳播也在母親的沉默下終止,母親成為了嬰兒,女兒成為了母親,去愛護養(yǎng)育自己的女兒。電影結尾有明媚的陽光照射進來,水流的聲音充滿了生機,好像該過去的總算過去了。

如果水是作為人的欲望,那從前被接好的水管到最后流動的水,就像隨著時代變化人的情緒個體性流動,難免想起來所看過的書里對丁玲作品的分析——杜晚香像政治縮影的代表而不是人,姥姥的一言一行就像書里的杜晚香。至于郭建波為什么不離開,難道作為子女只能看到歇斯底里的母親和不常出現(xiàn)但每次出現(xiàn)都是好人的父親嗎?郭婉婷給了答案——她有時候也不喜歡姥姥,但是她會和她媽媽說,你和姥姥不一樣,姥姥會一直陪我睡覺。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故事,導演卻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手段制造了很多隱喻。電影海報上說,你和母親的關系,決定你和世界的關系??梢姄碛幸粋€正常母親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重要。當環(huán)境和欲望侵蝕了一個媽,這個媽就摧毀了一個家,毀掉這個家的每一個人。有的人會看得咬牙切齒,有的人會看得淚流滿面。

在“紅樓夢”里,曹雪芹曾借賈寶玉之口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女人是水做的”,但這部電影里的三個女人,卻是干涸的,過往的種種不如意,枯竭了她們的生命,在生活中,她們不是形同陌路的冷淡,就是歇斯底里的惡毒。全片都彌漫著低氣壓,看得人極度壓抑。母女共處一室時的尷尬、痛苦、撕裂,時時刻刻爆發(fā)的怒火,渴望訣別,一刀兩斷,但又如春潮般源源不斷,無法割裂??酀筒唤馐侨粘?,人和世間都是復雜的,好壞善惡是無力的,唯有立場在說話,女人尤其。安靜是好嗎?表面看起來是好的,但這好的表面,也意味著結束。遺憾嗎?遺憾或許會成為一種悠久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