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存檔用-02】中庸必死:關于投資理念
對市場極端化的理解都是盈利之道的根基,而中庸不是。
中國人習慣了走中間路線,不管是做事還是為人,這些或許是好的,但在股票市場中卻是歧途。中間路線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兩頭都占了便宜,又感覺自己有更大的靈活度。
國人總是熱衷于靈活、變通、好調(diào)頭的。這樣的人或能找到一群茶余飯后的好伙伴,然而市場確實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的。
為什么中間路線是歧途?因為你本不是大師,卻把自己放在了大師的高度。
所謂中間路線不過是一手論語一手道德經(jīng),在面臨問題時你既可以選擇論語也可以選擇道德經(jīng),或者你可以把論語與道德經(jīng)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處理問題。這是什么人做的事?是大師做的事。
無論是選擇處理方向還是如今結(jié)合,不過都是權衡利弊的事情,那么你要能權衡利弊,必須對分別在兩個方面成為大師級別的人物,你才有資格權衡利弊。這是唯一途徑。同時,你也不能把兩個大師放在一起做一個決策,孔子和老子也是打過嘴炮的,當他們意見不一時你要做出決策,那么你依然要成為兩個學派的大師。
可遺憾的是,這樣的人至今是不存在的。
科斯托拉尼說圖表分析都是扯淡,索羅斯說技術分析都是沒有理論依據(jù)的,基本面分析是無法快速分辨成功與失敗的,巴菲特對此也表示呵呵。
投資理論都是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如何看待市場,一個部分是如何實現(xiàn)低買高賣。而如何看待市場就是這個理論的所有前提。
你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但凡是成功的投資理念,對市場的理解都是極端化的。
趨勢投資者說:價格包容一切信息,代表著市場都是對的,所以面對市場就要如履薄冰。
價值投資者卻直截了當:市場時不時就會發(fā)神經(jīng),等到他錯得離譜的時候就是賺錢的時候。
索羅斯派則說,市場從來與事實本身無關,,都是大眾情緒在作祟。
……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水火不容的,是互相矛盾的,但卻都能賺錢,那么誰錯了?
都錯了。但卻都是成功的投資路線。
股票市場是個極其復雜的混沌世界,怎么可以用一個形容詞準確描述呢?當然是錯的。但為什么可以賺錢?
你可以粗暴的爆股票的利潤理解為一個空間里無規(guī)則自由運動的小球,甚至他在每個區(qū)間里出現(xiàn)的概率都是一樣的,那么你要捕捉它,最好的辦法就是死守一個角落,利潤小球自然會落在你的頭上。
這就是偏執(zhí)狂的生存之道。
所以為什么一個成功的投資理論的立論基礎必須是極端的,極端保證你在一個決策的時候,思維只有一條方向性的路徑。如果你有兩條以上的方向性的思維路徑,那么意味著你還要做出選擇,這就好比你放棄了死守的角落要去追逐這個無規(guī)則自由運動的小球,自然是徒勞無功的。
這也是為什么,中間路線的投資理念是難以成功的,結(jié)合各大家的精華也是難以成功的。
因為錯誤的方法之所以可以賺錢是因為他很清楚它的局限性的,你把他們都結(jié)合起來,你自己都不知道結(jié)合到了這個空間中的哪個點上,也不知道他的局限性,然而最可怕的是這個結(jié)合的點還是在漂移的。
你或許認為這樣的更加靈活的好變通的漂移大法是為了更有效率的追逐盈利小球,但是你卻忘了,現(xiàn)有的這幾個投資策略真的是這個市場的全部構(gòu)成元素嗎?你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卻妄圖詮釋這個世界。
“你在錯誤的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其實很多號稱結(jié)合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它根本不懂他所結(jié)合的方面。
比如,一個做短線的人看企業(yè)年報、看市盈市凈就是腦袋進水,浪費時間。他根本不懂基本面,基本面“第一定律”就是市場在短期是隨機波動的……那么基本面信息自然不能結(jié)合到短期波動上。當然這樣是比較低層次的結(jié)合。
高層次的結(jié)合呢,更多是心理安慰罷了,你讓他用自己的方法做實際上也是差不了多少的。關鍵還是在于要死守那個角落,才能準確地接到這個不聽話的小球。
如果你真的想一手論語一手老子嘴上在銜著一本管仲,那么最好的方法或許是一本書對應一個投資決策,而不是三本書決定一個投資決策。
中庸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