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叢書》 宋 王楙 (二十)
漢獄吏不恤 漢朝的監(jiān)獄固然殘酷,但里面的獄吏尤其刻薄殘酷。我試著舉幾個例子: 周勃交由廷尉府處理,獄吏一再侮辱他,即將出獄的那天,他說“我曾經(jīng)率領(lǐng)百萬軍隊,怎么不知道獄吏這么有價值?” 韓安國被治罪,被獄吏田甲侮辱,安國問“你不怕我這死灰復(fù)燃嗎?”田甲說“燃...我就澆滅它?!? 王嘉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獄吏一再的侮辱他,王嘉喟然仰天嘆息說“我有幸擔(dān)任了宰相,不能為國家舉薦賢才罷免不肖之徒,在這被打死,也沒什么好責(zé)備他人的。”最后吐血而死。 蕭望之不肯入獄,仰天嘆息說“我位居宰相,到老了卻要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牢,這么委屈活著,難道不可恥嗎?”于是飲藥而死。 以上所舉的例子不是官便是宰相,進(jìn)監(jiān)獄后獄吏尚且不會體恤他們,那些平民百姓更不用說了。因此路溫舒上書有說: “秦朝有十種過失,但其中一種過失現(xiàn)在還在,就是管理監(jiān)獄的獄吏。現(xiàn)在治理監(jiān)獄的獄吏,他們以為越刻薄越殘酷便是最稱職的人,于是上下互相攀比,看誰最刻薄最殘酷,最刻薄殘酷的人便能獲得公名,而那些執(zhí)法公平的人反而會給自己帶來禍患,所以治理監(jiān)獄的獄吏都希望把人打死,因而有很多人被冤枉而死,他們的血在市場流淌著,被酷刑折磨的人比肩而立,一年有數(shù)萬人被判死刑,這可是對仁圣(皇帝)最大的傷害啊。人之常情,就是安樂的時候愉快地生活,痛苦的時候想去死,酷刑之下,獄吏有什么要求得不到呢?囚犯受不了疼痛,就會說些假話滿足獄吏;獄吏于是利用這些假話,說囚犯已經(jīng)認(rèn)罪了,隨即慫恿囚犯承認(rèn)已經(jīng)事先安排好的罪狀;獄吏也害怕上奏會被退回,于是將罪狀編造得看起來符合邏輯。這樣獄吏的上奏便能被批準(zhǔn),即便咎繇(皋陶)親自審核,也會認(rèn)為這樣的囚犯死了絕不帶無辜。為什么?因為罪狀是精心編造的,文辭符合規(guī)范,所列舉的罪,條條證據(jù)充足。所以獄吏們專門練習(xí)如何刻薄,手段越來越殘酷,他們在監(jiān)牢中可以隨心所欲得到一切,因而俗語說‘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大意:你在地上畫一座監(jiān)牢,人見了也會繞開;你用木頭刻一個獄吏,人見了都會低頭避開。)’遇到獄吏是一種忌諱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俗,這樣諺語是悲痛之辭。所以現(xiàn)在天下最大的禍患,沒有什么比得上監(jiān)獄里的獄吏;沒人比治理監(jiān)獄的獄吏更能敗壞法紀(jì),擾亂正道,使親人分離,道義不明。這就是我所說的秦朝的過失還有一條至今尚存的原因?!? 溫舒的上書,如此深切,人讀了不禁毛骨悚然,我想秦朝時期的弊端在當(dāng)時,獄吏是那個時候最狠的角色。不信你去讀周勃所說的話,可以作為驗證。編造罪狀,并讓它們看起來符合邏輯,漢朝已經(jīng)了,何況現(xiàn)在? 痟消二義 《周官 疾醫(yī)》說“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编嵭⒔庹f“痟,就是酸削”。司馬相如的消渴,是得了消中病。痟首、消中,這兩個不同的病,所以兩個字也各不相同,但后代人往往不仔細(xì)分辨,認(rèn)為是同一種疾病,少見醫(yī)生將它們分別。 后漢李通素所得的消病,和相如的渴病是同一病。太子賢注解說“都屬于消中病。”他所引用《周官》作為證據(jù),來說明消中、痟首是一個意思。導(dǎo)致《玉篇》、《廣韻》也都認(rèn)為痟首指的就是消中病,只有《禮部韻》在痟字下面注釋說“酸痟頭痛”,這是正確的說法。張孟的《押韻》也注解為“酸痟頭痛,也指渴病。”張孟雖然明知二種是不同的病,可他認(rèn)為二字是一體。 公門有公 “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边@句最早是田文說的,也是這句話的起源。后來曹植的注疏也說“相門有相,將門有將?!薄赌媳笔贰范嗵幰?,李彪說“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边@是兩句都引用。還有單獨引用一句的,比如梁武帝說“暕可謂相門有相矣?!彼挝涞蹖ν蹑?zhèn)惡說“可謂將門有將?!边@些都是沿襲田文的話。但《續(xù)釋常談》卻只引王訓(xùn)、王鎮(zhèn)惡這二事,并以此證明“將門有將,相門有相”是出自此處,估計他不知道田文、曹植說過這句話。晉朝王沈還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公門有公,卿門有卿?!? 王延扣冰 晉朝的王延很孝順母親,在夏天用扇子扇枕頭,冬天為母親溫被。母親在一年最冷的那天說她要吃鮮活的魚,王延四處買不到,便在冰凍河上邊哭邊扣冰,忽然一條魚自己踴躍到冰面上,王延得魚孝敬母親。記錄歷史的大臣說“王延扣冰召來魚,夏天用扇子扇枕頭驅(qū)暑,即便黃香、孟宗,也被抑為同輩?!蔽覀€人以為不如將孟宗改為王祥,比較恰當(dāng)。為母親在冰面上求活鮮,前有王祥,后有王延。 江淹儗古 《遁齋閑覽》說:《文選》里有江淹的《儗湯惠休詩》,說“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爆F(xiàn)代人將它說成是描述休上人的詩。 我個人以為這類的失誤不只現(xiàn)在,其實從唐朝便這樣了。比如韋莊的詩句說“千斛明珠量不盡,惠休虛作碧云詞。”許渾的《送僧南歸詩》的詩說“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聲秋思長?!痹S渾又說“湯師不可問,江上碧云深。”權(quán)德輿的《贈惠上人詩》說“支郎有佳思,新句凌碧云?!泵辖嫉摹端颓暹h(yuǎn)上人詩》說“詩夸碧云句,道證青蓮心?!睆埖v的《贈高閑上人詩》說“道心黃檗老,詩思碧云秋?!毖└]的詩說“碧云流水是詩家”,又說“湯惠休詞豈易聞,暮風(fēng)吹斷碧溪云?!边@些詩句都以為是描寫湯惠休的詩,只有韋蘇州的《贈皎上人詩》說“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別詞?!彼坪踝畈皇П疽?。吳曾的《漫錄》只引用白樂天與唐上人二詩為證,豈止此邪? 王介詩 王介出任湖州郡守,曾經(jīng)作詩說“吳興太守美如何,太守從來惡祝鮀;生若不為上柱國,死時猶合替閻羅。”后二句所描述的事出自《北史 韓擒虎傳》,擒虎說“生為上柱國,死為閻羅王,亦足矣?!? 夫子說祝鮀之佞,是贊美祝鮀有才華,以為衛(wèi)靈公之所以不亡,是因為有祝鮀等人的輔佐?!蹲笫蟼鳌芬舱f祝鮀能排解難題解除糾紛,是位大賢人。王介認(rèn)為祝鮀是個諂媚的人,他是被流俗之見所左右了。讀晉朝王沉任豫州刺史,他教訓(xùn)手下說“達(dá)幽顯之賢,去祝鮀之佞?!痹僮x《北史》說“群犬吠新客,佞僮排疏賓;望衛(wèi)惋祝鮀,眄楚悼靈均?!笨芍@類的俗見由來已久。他們不知道佞二個意思,一是才佞之佞,一是諂佞之佞。 藥欄 李濟(jì)翁的《資暇集》說,“園庭中藥欄?!逼鋵崣诰褪撬帲幰彩菣?,猶如人家說“圍援”,不要理解為種花、種藥的圍欄?!稘h 宣帝紀(jì)》說“池藥未御幸者,假與貧民?!薄稘h書》說“蘭入宮禁”,大多寫為草字頭的蘭,那么藥欄可以清楚了。有人理解錯了,經(jīng)常拿藥欄與藤架、蔬圃作對子。 我個人以為這種說法是肯定的,但是考究《漢 宣帝紀(jì)》里面是說“池籞未御幸者,假與貧民?!辈皇撬幾?。又讀古人的詩,比如梁朝庾肩吾說“向嶺分花徑,隨階轉(zhuǎn)藥欄?!碧瞥钌屉[說“水精眠夢是何人,欄藥日高紅髲{髟戊}?!蓖蹙S說“藥欄花徑衡門里”,還說“新作藥欄成”,杜子美說“乘興還來看藥欄”,許渾說“竹院晝看筍,藥欄春賣花?!边€說“欄圍紅藥盛”,張籍說“借宅常欣事藥欄”,這些人都作圍花、圍藥的圍欄理解。近來我見《苕溪漁隱》也引“籞”作為證據(jù)。 如律令 《資暇集》說,符祝之類的,在末尾句都會說“急急如律令”,人們以為像人們喝酒時的律令,說“快去快去,不要遲到了?!? 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是漢朝時期,每次下文書,末尾都會說“如律令”,意思是這雖然不是下律令文書,但如辦律令文書般那樣,所以符祝就如律令文書那樣。律令的令,讀音類似零音。 另一種說法,說律令是雷神身邊的捷鬼,這種鬼跑起來的速度非???,所以說“如律令”。 我個人以為雷神身邊的捷鬼的說法,是近代雜書所說的,沒見西漢時期學(xué)者說過。漢朝人認(rèn)為如律令,是告誡辦事的人要如律令文書那樣快速去執(zhí)行,怎么會是什么捷鬼?。〗莨淼恼f法,像是巫師說的話,很荒謬的。宋朝有句“文書如千里驛行”,和漢朝人所說“如律令”意思相同。 開八帙 十年為一帙,這種說法可以見《白樂天集》,詩寫道“年開第七帙,屈指幾多人?!边@句白樂天剛好六十三歲那天作的詩。他又說“行開第八帙,可謂盡天年。”注解說“當(dāng)時世俗以為七十歲以上為第八帙,因為十年為一帙?!? 近時,為壽圣皇太后慶八十大壽,廟堂有掛辭免恩例的札子,說“昌運協(xié)千齡之會,東朝開八帙之期。”又說“慶闈開八帙之算,三世奉萬年之觴?!边@里應(yīng)該將“開”改為“登”才對。 古人引用經(jīng)子語 古時候的人引用經(jīng)語和一些名人說的話,都不用原句,往往自己隨意增加減少字句,有時改到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意思了。比如范曄說“孔子稱: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范升說“孔子云:博學(xué)約之,弗畔矣夫?!辟Z逵說“孔子稱:于禮讓為國,于從政乎何有?”閻纘說“孟軻云:孤臣孽子,操心也危,慮患也深,故多善功?!贝拊琳f:“孟軻云:眾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夫皆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后察之,乃置于法?!边@些話雖然少了或增加了字,但不至于害到原義。 而如劉向說“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傲?!痹f“舜禹相戒:毋若丹朱?!卑凑宅F(xiàn)在《尚書》,應(yīng)該是禹戒舜,不是舜戒禹,說相戒也不對,如此等語,似乎是當(dāng)來之意未安也。還有人說,范曄舉孔子的話,說“貧而樂道,富而好禮。”恐怕《論語》沒這個道字。我個人考究前漢時期學(xué)者引用,最初并無“道”字,但《禮記 坊記》有說“貧而好樂,富而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