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碎碎念】“不能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大叉,說別人寫什么都是錯的?!?/h1>
老師在課上推薦《西方哲學史》序言;和一個同學在天臺上曬太陽時被問起“哲學是什么”;放學前和另外兩個同學就“虛無主義”展開一番討論;吃飯時聽羅胖講述“胡適的百年孤獨”……種種事情趕集似的發(fā)生在同一天,讓我實在按耐不住想要寫些什么的心思。
雖說引子有很多,但是這段碎碎念其實并沒有什么情感宣泄或論點之類的,單純是一個過了半年高中生活的高一學生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想法。
順便一提,大抵每個語文老師都會推薦學生多動筆寫。然而我在作文紙之外的地方寫了許多東西之后,反而不會寫作文了。近幾篇作文甚至只是第三等,實在令人唏噓。
《西方哲學史》我看了——不止看了序言,還往后翻了幾頁,大概是文藝復興時期??赐晗ED三杰、斯多葛學派、阿奎納·托馬斯等人的哲學思想后,我認為老師“只看序言,不用看內容”的說法稍微有些急功近利了。至少對于我來說,游走于古典哲學時期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很有趣的。
當然,忽略掉我半吊子的成績的話,這件事會更有趣。期中考在五百六十人中排二百九十……不管怎么說,比入學時摸底四百多名的慘不忍睹的成績好太多了。幸虧政史地的選科270滿分,堪堪吊住了命。
再說《西方哲學史》帶給我的收獲。比起哲學思想,它帶來的更多是啟發(fā),讓我有了這樣一種感受:假如你告訴我一個東西是不證自明、天然正確的,我一定不會相信??赡芘c個人的思維習慣也有關系吧——我很認同胡適先生的“無主義論”,即“少談些主義,多談些問題”。在我看來,哲學就是誕生于“提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這樣一個過程。
有人可能會說“方法論是最淺薄的思想”。沒錯,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是這樣說的。但我認為“科學的方法論”是足以與其他思想并駕齊驅的思想。什么是科學的方法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證據和合理的推斷得出結論,隨時做好被推翻的準備,因為科學是可證偽的,是經得起推敲的。如果以上說法成立,那么科學的方法論已經不再是解決某個科學或哲學問題的手段,而是一直隨時悅納新鮮事物,迎接“不變之變”的處事態(tài)度。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在渴望理想的心靈里,科學是有所欠缺的,因為它不敢做出過于慷慨的承諾,因為它不能撒謊?!边@讓我聯(lián)想到許多得了“真理病”(姑且讓我這么說)的人,他們多少信奉著“真理主義”,認為自己信奉的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是沒有欠缺的。乍一看,這樣的人只要信奉著公認的共識,那么就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一輩子當個遵紀守法好公民,為國家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多好??!
但,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當我懷揣著一種新的想法(或許是離經叛道的想法、或許是偏執(zhí)片面的看法)去與這種人討論的時候,由于這種想法在他的“真理”之外,于是他便全力將發(fā)散出去的思維拽回他的“真理地圖”中,一旦有半點越界,就從根本上否定這種想法。要問理由?因為他的“真理”是天然正確的——全社會公認的嘛!這就足以成為全部的理由和證據了。
我和同學聊到“虛無主義”的時候,我說:“虛無主義并沒有直接否定存在本身,而是否定了存在的意義——底層邏輯或許是‘一切存在終將歸于不存在’?!蓖瑢W說:“虛無主義的前置思想是懷疑主義,個體對于意義的懷疑是很難改變客觀世界本身的。個體對于意義的懷疑只能以‘個體感知到的世界的存在瓦解’為終結。從這方面來講,虛無主義也可以是否定了存在本身,因為意義與存在對于個體來說是如影隨形的?!鼻也徽f專業(yè)性吧,這只是高中生以淺薄的認知和知識儲備在放學前的閑談。假如這時有個人跳出來說:“你們在扯什么呀!你們把對于虛無主義的理解建立在人類對于存在的感知上,但是人類不可能感知到真正的存在,因為感官感受到的可能是假的!所以你們以上的交談完全是廢話!”親愛的讀者,你怎么看?
全社會公認的“真理”和“感官會騙人,人類感知不到真實世界與真實存在”,在一些特征上是相通的。它們都無法證偽,并且常常被人拿出來作為公理不加證明地使用。
就像標題所寫的: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大叉,別人寫什么都是錯的。
咳咳,絮絮叨叨這么多,其實本質上還是一些細碎思維的撿拾,不成體系。哲思呢?或許有一點吧。社會批判呢?雖然斗膽,但或許也有一點吧。離經叛道,故意反社會呢?雖然表意識沒有,但潛意識或許有吧。灌雞湯呢?這個真沒有。寫下這些文字,僅僅是讓我自己堅定一個決心。
看待世界,處事為人,應當秉承科學的方法論在:提出問題,合理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盲信盲從。
僅僅是表達我個人這么想。僅此而已。
2022年12月14日
撰稿人:安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