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清官——東漢 范滂
東漢末期,宦官專權、政治黑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范滂(137年─169年)卻能出污泥而不染。
公正清廉 掃除奸邪
那時冀州地區(qū)因為鬧饑荒,民不聊生,人們紛紛起來造反,于是朝廷任命公正清廉的范滂為清詔使,派他到冀州去查巡。
范滂離京赴任時,流露出慷慨嚴正的神情,大有要澄清天下的高志。當他到了冀州邊界時,那些平時貪污的郡太守、縣令等,紛紛辭去官職跑掉了。
范滂在冀州辦公期間,彈劾了不少不法官吏,因此,他深深獲得了民心,也受到朝廷的重用,而被征召為太尉府的掾屬(古代一般附屬官員的通稱)。
后來皇帝下詔書命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掾屬深入民間查訪,以了解民間疾苦和地方官吏施政的利弊得失,經(jīng)范滂明察暗訪一段時間后,共彈劾了刺史、郡太守以及富紳等二十余人。
尚書得知此事,不客氣地問范滂:“你彈劾的人為何這么多?是不是有什么私心???”范滂義正詞嚴地說:“我所檢舉彈劾的,都是貪污腐敗、奸邪殘暴、害民極深之人;忠臣掃除奸邪,國家才有清明的政治。”
然而,經(jīng)過這件事后,范滂明白,身在亂世之中,自己的理想根本不能實現(xiàn),于是上奏章給皇上,稱自己不稱職,而辭去了官職,沒多久汝南郡太守宗資請他出來代理功曹的職務,在任職期間范滂大刀闊斧,決心把當?shù)氐睦糁握D起來。
黨錮之禍
范滂有個外甥,叫李頌,是開朝功臣平西王李通的后代,由于李頌在家鄉(xiāng)的名聲不好,地方上沒有舉薦他,所以他只好請宦官幫他去請托太守宗資任用他,而范滂卻認為李頌不適合當官,就把委任狀擱置。宗資為此大發(fā)雷霆,竟找文書朱零出氣,朱零忍受著皮肉挨打的痛苦說:“范大人是對的!他有法理,就好像快刀斬腐朽一樣。今天就算被打死,我也不會違背范大人的決定?!?/p>
后來宦官收買一個叫牢修的人,唆使他誣告李膺等人結黨營私,批評朝廷。桓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逮捕所謂的“朋黨”,就是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這里是指第一次黨錮之禍),當時受到牽連的有兩百多人,其中包括杜密和范滂。
范滂被囚禁在大牢里,獄吏對他說:“凡是坐牢的人都要祭拜舜帝時代主管刑獄的皋陶?!狈朵桉g斥他:“皋陶是一位正直的賢臣,他知道我沒罪,會在天帝面前替我申辯;如果我有罪,祭拜他又有什么用!”
桓帝派宦官王甫到大牢審問“朋黨”,讓所有的犯人都戴著刑具,集合起來審問,范滂和袁忠從后面趕到前面來,自愿先受拷打。王甫問范滂:“你身為國家官員,為什么結黨營私?”范滂激動地回答:“我努力在做好事,沒想到卻落得這樣的下場。我無話可說,只希望我死后,把我葬在首陽山旁。這樣,我上不負蒼天,下不愧餓死在首陽山的賢人──伯夷和叔齊?!?/p>
范滂別母
王甫聽了也不禁動容,就把他們身上的刑具全都除掉。后來遇到大赦,范滂等兩百多人都被釋放了。到了靈帝二年,朝廷又下令要把“朋黨”一網(wǎng)打盡,于是范滂再度又成為焦點,汝南郡督郵吳導一到范滂的家鄉(xiāng)征羌縣,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抱著詔書痛哭。
范滂聽說這件事后,心想:他一定是不忍心逮捕我,才會如此,于是主動到縣衙投案。縣令看到范滂自動來投案,大吃一驚,連忙脫掉官服告訴范滂:“天下這么大,一定有你容身之處,你為什么要來投案!我這官也不做了,我們一起走吧!”范滂用十分平緩的語氣說:“我一死,禍事就跟著結束了,怎么好讓你受牽累,又讓老母流離失所!”
在他被押到刑場前,他的母親來到大牢和他訣別,范滂對母親說:“弟弟很孝順,能夠奉養(yǎng)您老人家,而我到地下去,可以和父親在一起;請母親大人割斷難分難舍的恩情,不要再悲傷了?!?/p>
他母親強忍著悲慟,對兒子說:“如今你得以和李膺、杜密等正直的人齊名,死了也沒什么好遺憾的。既有美名、又要求長壽,兩者怎么可能兼得呢?”范滂他領受了母親的教誨,磕頭辭別,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