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敘述性詭計?四個技巧搞定!

利用敘述性詭計,可以有效隱藏關(guān)鍵信息,制造出小說中巨大的情節(jié)反轉(zhuǎn),令讀者大呼過癮。
這種技巧的關(guān)鍵點就在于“誤導(dǎo)”。要做到誤導(dǎo),主要通過隱藏關(guān)鍵信息實現(xiàn)。
本人雖然喜歡閱讀敘述性詭計的推理小說,但因為智商有限,在自己的寫作實操中用得比較少,所以不敢說多么擅長這種寫法,就挑選了幾個自己用過,感覺相對比較容易上手的技巧談?wù)劇?/p>
第一, 隱瞞行為
這是最常用的敘詭手法之一。一般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就是用“我”的口吻來敘事。故事主人公看似講完了故事,但卻隱去了一些最為關(guān)鍵的部分,交給故事結(jié)局時由他人來揭示,讓一切真相大白。
第一人稱是嚴重受限的人物視角,所以用來隱藏信息最合適不過。
個人體會這是最容易上手的敘詭手法。由于要刻意隱瞞一些信息,主人公的行為或是語言一定會體現(xiàn)出某些突兀和不合理之處。這些不對勁的地方,也會吸引細心的讀者產(chǎn)生好奇心,持續(xù)閱讀。
第二,身份詭計
混淆人物視角,誤導(dǎo)讀者,在關(guān)鍵時刻揭開真相。例如作者一直用“她”的視角來寫故事,但到結(jié)尾讀者才發(fā)現(xiàn),這個“她”其實是兩個女人,是一對母女。她們住在一起,每天一同吃飯,在差不多的時間出去購物、散步,看相同的電視節(jié)目。所以如果僅從這些信息判斷,讀者很難分辨出故事的敘述者是兩個人。作者可以巧妙地通過一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暗示故事講述者有兩個人。而整個故事的真相,就隱藏在這些微小的細節(jié)中。
身份敘詭還有一個常用的技巧就是,你以為敘述者是個人,但其實是動物或是幽靈,外星人等等。
個人最近用過的一個敘詭手法:在文中展示一段第一人稱書寫的日記。讀者會自然而然認為這本日記屬于主角,并且相信日記中的內(nèi)容是真實的。然而,這本日記既不是主角寫的,內(nèi)容也不全都真實。
第三,時空敘詭
先說時間線敘詭。通過雙線或多線敘述把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放在一起,讓讀者以為是在同一時間發(fā)生的。例如美劇《西部世界》第一季就有兩條線。一條是黑衣人探查迷宮,一條線是人工智能專家威廉探查同樣一個地方。起初你會認為這是同一時空發(fā)生的事情,但后來你才會發(fā)現(xiàn),威廉就是30年前的黑衣人。
《你的名字》同樣也是時間敘詭。
說到時間詭計,就不得不提到地點詭計。通過雙線或多線敘述把把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事放在一起,讓讀者以為是在同一地點發(fā)生的事,這個詭計經(jīng)常跟時間敘詭結(jié)合,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事放在一起。
地點詭計就是通過故事的發(fā)展,人物的言行舉止,讓讀者通過思維慣性或潛意識中的想當(dāng)然,誤認故事發(fā)生的地點。
比如寫主角上班時一直說中文,下班去吃了火鍋燒烤奶茶。讀者想當(dāng)然認為主角在國內(nèi),然而實際上他在國外唐人街工作。同事都是中國人,公司周邊有許多中國飯館,就連大街上的行人也絕大多數(shù)都是中國人。
第四,認知性敘詭
這條其實跟身份敘詭有重合之處,但也有自身特點。比如主角是個徹底被蒙蔽的人,例如《楚門的世界》的男主(雖然這個電影不是推理懸疑的類型),以為身在正常世界,但其實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人工搭建的攝影棚中。在這個故事里,不光讀者被騙了,電影中的人物也被蒙在鼓里。
再比如,故事的敘述者是色盲,是精神病患者,是短期記憶者,是臉盲癥,是聾啞人,他們講出來的故事,必然跟普通人不同。
在這類故事里,敘述性詭計主要是基于敘述者的認知局限或是認知混亂來實現(xiàn)的。當(dāng)然,敘述性詭計的手法不止以上幾種,還有使用倒敘,插敘,嵌入多層故事等技巧,但我自己并沒使用過,因為感覺把控不住,容易導(dǎo)致敘述混亂。
說到底,敘述性詭計跟其它許多寫作技巧一樣,是要為你的故事增光添彩的。作者要使用技巧,而不是反過來被技巧綁架。建議最好不要為了追求詭計的精巧犧牲文筆和情節(jié),量力而行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