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社會行為主義(1-1-4-4)——喜歡“玩?!北澈蟮囊庾R形態(tài),米德的

社會行為主義(Social Behaviorism),代表人物:米德(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對符號學(xué)的把握是實在論、還原論、實用主義的垃圾水平)。
用行為實用主義來理解/還原符號性活動,把自我、思想、語言等精神性內(nèi)在東西消解為交往活動(interaction,可外部觀察)??煽醋魇切袨橹髁x走向了社會學(xué)(外部觀察、實用/經(jīng)驗主義的)。
場域論(1):世界、社會(符號性互動的場,符號/象征空間,白嫖符號性的互動)
本體論(1):物質(zhì)(可以進行符號性/秩序性的互動)
認識論(4):主動消解心靈的內(nèi)在性(心靈被看作一種會用符號/會玩梗的外部能力)
目的論(4):實用主義(一切都只是符號性的互動,一切沒有運行的方向性)(在符號性互動之外不存在超語言/終極律令,因而是反總體主義/反集權(quán)的[1144的可取之處,不過只是在表面上堅持這了一點,因為其場域論是1])
【現(xiàn)實對應(yīng)】
玩梗。通過(有沒有能力)玩梗來識別人的內(nèi)在活躍性,來識別是不是自己人/同好。自以為通過玩(外部的)??梢宰屪约河幸粋€內(nèi)在的縱深/內(nèi)在世界,反過來即認為通過玩梗等可表明/確證一個人內(nèi)在的縱深性。
膚淺、廉價的意識形態(tài)。以玩梗為享樂,目的論上漫無目的,認識論上不反思,對于場域論(基本規(guī)則、社會的穩(wěn)定性)和本體論(世界上哪種力量最重要/狂野?錢、權(quán)、性)的態(tài)度都是依附/信服知識性的權(quán)威。在場域論和本體論上被馴服,在認識論和目的論上不反思。其不反思實際是刻意不反思,使得自己刻意不停地玩梗,通過玩梗覺得自己有社會性(是處在一個社會共同體)和內(nèi)在性(心靈/精神的縱深)。